时间: 2025-05-04 10:26: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26:37
“此疆彼界”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这里的一片疆土和那里的边界。基本含义是指不同地区或领域的界限,强调地域或领域的分隔和界限。
在文学中,“此疆彼界”常用来描绘地理或心理上的隔阂,如在《红楼梦》中,宝玉和黛玉的情感隔阂可以比喻为“此疆彼界”。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或不同观点的界限。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或国际关系学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国家之间的边界或不同政治实体的分界线。
同义词“界限”和“分界”强调的是具体的分隔线,而“隔阂”则更多指心理或情感上的障碍。反义词“融合”和“统一”则强调不同部分或领域的结合和一致性。
“此疆彼界”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对地理边界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心理和社会层面。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类似的表达,但现代汉语中更常用这个成语来表达更广泛的意义。
在**文化中,“此疆彼界”常与“和而不同”相联系,强调在保持各自特色的同时,寻求和谐共处。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也常用来讨论民族、文化或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冲突。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深沉和思考,它让我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沟通的重要性。在表达中,它常用来强调理解和包容的必要性。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用“此疆彼界”来形容我和一位远方朋友之间的距离感,尽管我们保持联系,但时间和空间的隔阂让我们感觉像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此疆彼界,心海无垠,一念之间,跨越千山。”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两个不同的风景画面,象征“此疆彼界”的对比。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不同风格的音乐,如古典与现代的对比,象征不同文化和时代的界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is side and that side”,但缺乏“此疆彼界”所蕴含的深层次文化和历史意义。
“此疆彼界”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地理和物理的界限,更深刻地反映了人与人、文化与文化之间的隔阂。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要理解和尊重不同的观点和背景,促进沟通和理解。
1.
【此】
(会意。从止,从人。甲骨文字形,左边是一只脚(止),右边是“人”,意思是一只脚踩在别人身上,是“跐”(cǐ)的本字。①本义:踩,踏。②指示代词,这)。
这;这个 。表示近指的代词,与“彼”相对。
【引证】
欧阳修《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组词】
此等、 此生、 此地、 此个、 此家
2.
【疆】
(指事。从土,从弓,从畺(jiāng,田界)。从“弓”,表示以弓记步,即以弓来丈量土地。本义:田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畺,界也。从田,三其界画也。指事。 、 《诗·小雅·信南山》-疆埸有瓜。 、 《周礼·夏官》-有掌疆。
【组词】
疆陇、 疆畛、 疆畎
3.
【彼】
(形声。从彳,皮声。“彳”(chì)。本义:流行、传播,施加)。
那,与“此”相对。
【引证】
《玉篇》-彼,对此称彼也。 、 《诗·魏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 《诗·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 宋·沈括《梦溪笔谈》-此土延续石耳。
【组词】
彼此腾倒着做、 彼苍、 此起彼伏;彼人
4.
【界】
(会意。从田,介声。本义:边垂,边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田畔也。-界,境也。 、 《尔雅》-界,垂也。 、 《急就篇·顷町界亩》颜注-田边谓之界。 、 《墨子·号令》-诸吏卒民非其部界而擅入他部界。 、 《韩非子·五蠹》-去门十里以为界。 、 《孟子·公孙丑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战国策·燕策》-至燕南界。 、 《史记·魏公子列传》-迎公子于界。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境界危恶。
【组词】
界分、 界约、 界贼、 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