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23: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23:21
“东飘西荡”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人或物体没有固定方向或目标,四处漂泊、游荡。基本含义是指没有稳定的生活或工作状态,四处流浪或游走。
“东飘西荡”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人对流浪生活的描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安定和稳定被视为美德,因此“东飘西荡”往往带有一定的负面色彩,暗示着不稳定和缺乏目标。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那些追求自由和探索的人,但仍带有一定的负面评价。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无奈和迷茫。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生活中找不到方向和目标的人,感到他们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朋友因为工作或个人原因而四处漂泊,他们的生活状态可以用“东飘西荡”来形容。这让我意识到稳定和归属感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东飘西荡的岁月, 如风中落叶, 寻觅着归宿的港湾。”
视觉上,这个词汇让我联想到无边无际的大海和漂浮的船只。听觉上,它可能让我想到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象征着不断变化和流动的生活。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andering aimlessly”或“drifting without purpose”,它们传达了相似的含义,但没有形成固定的成语。
“东飘西荡”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它不仅描述了一种生活状态,也反映了人们对稳定和归属感的追求。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我更准确地描绘复杂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
去汴梁买马,不想东飘西荡,将本钱尽行折了。
两个人连忙用力把船稳住,但是船依旧~。
1.
【东】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东,动也。 、 《白虎通·五行》-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 、 《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东方木也。 、 《广雅·释天》-东君,日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东。”-东邻。 、 《白虎通·情性》-东方者,阳也。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组词】
关东;旭日东升;东夏、 东朝、 东极、 东君、 东坦、 东裔、 东村女、 东方作、 东记
2.
【飘】
(形声。从风,票声。本义:旋风;暴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飘,回风也。…盘旋而起。 、 《素问·六元正纪论》-少阳所至为飘风。 、 《尔雅》-回风为飘。 、 《诗·小雅·何人斯》-其为飘风。 、 《汉书·蒯通传》-飘至风起。 、 《老子》。注:“飘风,疾风也。”-飘风不终朝。
【组词】
飘风、 飘骤、 飘风骤雨
飘扬,飞扬。
【引证】
《世说新 语·容止》-飘如游云,矫若惊龙。 、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
【组词】
飘姚、 飘瓦、 飘袖、 飘旋、 飘逝、 飘翔、 飘登、 飘絮、 飘瞥
3.
【西】
(象形。据小篆字形,上面是鸟的省写,下象鸟巢形。“西”是“栖”的本字。本义:鸟入巢息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西,鸟在巢上,象形。 、 《敦煌曲子词集》-棹歌惊起乱西禽,女伴各归南浦。
【组词】
西迟
4.
【荡】
(会意。从皿,从汤,汤亦声。本义:洗涤)。
同本义。
【引证】
班固《西都赋》-荡亡秦之毒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