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44: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44:54
“快三步”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一种快速的步伐,通常指的是一种舞蹈步伐,特别是在交谊舞中的一种基本步法。这种步伐要求舞者以较快的速度移动,通常包括三个步骤,因此得名“快三步”。
在文学中,“快三步”可能被用来形容人物的行动迅速或者心情急切。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比喻某人做事效率高或者行动敏捷。在专业领域,如舞蹈或体育,它则是一个具体的术语,用于描述特定的动作或技巧。
“快三步”作为一个舞蹈术语,其词源直接来源于其动作特点,即快速的三个步骤。随着交谊舞的流行,这个词汇逐渐被广泛接受并在相关领域内使用。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快三步”可能与社交舞会、舞蹈比赛等活动紧密相关,成为社交互动和娱乐的一部分。
“快三步”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和兴奋的,因为它与活力、速度和优雅相关联。在联想上,它可能让人想到舞会的欢乐氛围和舞者的优雅姿态。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参加过舞蹈课程或社交舞会,可能会实际体验到“快三步”的步伐,感受到它在舞蹈中的节奏和动感。
在诗歌中,可以将“快三步”比喻为生活中的快速变化:
生活如舞,快三步间, 时光流转,不容迟疑。 每一步都需轻盈, 在旋律中寻找自己的节奏。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舞者在舞池中跳跃的画面,充满活力和动感。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快节奏的音乐,如华尔兹,伴随着舞者的步伐。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类似的舞蹈步伐可能有不同的名称,但其基本概念和动作可能相似。例如,在英语中可能被称为“quickstep”。
“快三步”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在舞蹈领域有着具体的技术含义,也在更广泛的语言使用中具有比喻和象征的意义。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到相关的文化活动中,同时也丰富了语言表达的多样性。
1.
【快】
(形声。从心,(guài)声。本义:高兴,痛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快,喜也。 、 《战国策·秦策》-文信侯去而不快。 、 《史记·魏公子列传》-心不快。 、 《后汉书·班超传》-快意留之,非忠臣也。 、 明·魏禧《大铁椎传》-则不快吾意。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若所为诚快。
【组词】
快观、 快吾意
2.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3.
【步】
(会意。甲骨文字形,由两只脚的象形符号重迭而成,表示两脚一前一后走路。本义: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步,行也。 、 《礼记·祭义》-跬步而不敢忘,孝也。 、 《书·召诰》-王朝步自周。 、 《礼记·曲礼》-步路马必中道。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见夫人之步马者。 、 《楚辞·屈原·涉江》-步余马兮山皋。 、 《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
【组词】
止步;信步、 步步虚心、 步阁、 步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