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55: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55:49
词汇“楚绢”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雅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推测“楚”可能指的是古代楚国,而“绢”是一种质地轻*、柔软的丝织品。结合这两个字,我们可以初步理解“楚绢”可能指的是古代楚国出产的绢织品。
“楚绢”的字面意思是指古代楚国生产的绢织品。绢是一种精细的丝织品,通常用于制作衣物、装饰品等。
由于“楚绢”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较低。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描绘古代楚国的风物或文化特色。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考古学中,可能会用来指代特定的历史文物或工艺品。
“楚绢”的词源可能与古代楚国的地理位置和纺织业发展有关。楚国位于长江中游,气候适宜桑蚕养殖,因此丝织业发达。随着时间的推移,“楚绢”这一词汇可能逐渐被更通用的词汇所替代。
在古代,楚绢可能代表了楚国的高级工艺和文化水平。在社会背景中,它可能与贵族阶层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紧密相关。
提到“楚绢”,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楚国的繁荣景象、精美的丝织品以及贵族的生活。这种联想可能会带来一种古典美和历史厚重感。
由于“楚绢”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较少遇到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但在学*历史或参观博物馆时,可能会接触到相关的展品或文献。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将“楚绢”作为一个富有历史韵味的元素,用来描绘古代场景或人物的服饰。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楚国纺织工坊的画面,工人们正在细心地织造楚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纺织机的声音或丝绸摩擦的细微声响。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指特定地区出产的高质量丝织品,如**的“蜀锦”、“苏绣”等。
“楚绢”作为一个具有历史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不多,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文化的丰富性。
1.
【楚】
(形声。从林,疋(shū)声。本义:灌木名。又名荆,牡荆)。
同本义 。落叶灌木,开青色或紫色的穗状小花,鲜叶可入药,或小乔木,枝干坚韧,可做杖。
【引证】
《说文》-楚,丛木也。一名荆。 、 《诗·周南·汉广》-言刈其楚。 、 《诗·王风·扬之水》-不流束楚。 、 《礼记·学记》-夏楚二物。 、 《仪礼·乡射礼》-楚扑长如笴。 、 《汉书·汉延寿传》-民无箠楚之忧。
【组词】
楚棘、 楚焞、 楚藿、 楚楚、 楚木、 楚林
2.
【纩】
古时指新丝绵絮。后泛指绵絮。
【引证】
《说文》-纩,絮也。 、 《小尔雅》-纩,绵也。絮之细者曰纩也。 、 《左传·宣公二年》-三军之士皆知挟纩。 、 《礼记·礼器》-丝纩竹箭。 、 《礼记·玉藻》-纩为茧。 、 《书·禹贡》-厥篚纤纩。
【组词】
厥篚纤纩、 纩衣、 纩息、 纩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