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4:04: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4:04:56
毙而后已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死了才停止”,通常用来形容某种行为或状态持续到生命的终结。这个成语强调了某种坚持或执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停止。
在文学作品中,毙而后已 常用来形容英雄人物的坚定不移和牺牲精神。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某人非常固执,不愿意改变自己的观点或行为,直到无法继续为止。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或体育,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那些不达到目标决不罢休的人。
毙而后已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字面意思和现代用法基本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扩展,但其核心意义——坚持到生命终结——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毙而后已 常常与忠诚、牺牲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联系在一起。这种精神在的历史和文学作品中被广泛赞扬,尤其是在描述英雄人物和烈士时。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畏和尊重。它让我联想到那些为了理想和信念不惜一切代价的人,这种精神在任何时代都是值得尊敬的。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位老师,他对教育的热情是毙而后已的。即使退休后,他仍然坚持在社区中免费辅导学生,直到他因健康问题无法继续。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风雨中,他站立不倒,
毙而后已,他的誓言响彻云霄。
想象一位老兵在战场上坚持到最后,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种场景可以激发强烈的视觉和听觉联想,如战鼓声、风声和战士的呐喊。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until death do us part" 或 "to the bitter end",虽然它们的意思相近,但文化和语境的差异使得这些表达在具体使用时有所不同。
毙而后已 这个成语深刻地表达了坚持和牺牲的精神。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坚定和执着的态度。通过深入学这个成语,我更加欣赏和尊重那些为了理想和信念不懈努力的人。
公尔忘私,~,是岂寻常所可及哉!
1.
【毙】
(形声。从死,敝声。在先秦古书中的獘,在流传中往往被改成斃。本义:仆倒;倒下去)。
同本义。
【引证】
《左传·哀公二年》-郑人击简子中肩,毙于车中。 、 《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斃。 、 《左传·成公二年》-射其右,斃于车中。
【组词】
毙死、 毙踣
2.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3.
【后】
(会意。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古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按从坐人,从口,与君同意。本义:君主,帝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后,继君体也。 、 《书·舜典》-班瑞于群后。 、 《诗·周颂·时迈》-允王维后。 、 《礼记·内则》-后王命冢宰。 、 《国语·周语》-昔我先世后稷。 、 《左传·文公二年》-皇皇后帝。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夏后皋之墓也。
【组词】
后王、 后帝、 后夷、 后辟
4.
【已】
(象形。象蛇形。一说原与“子”同字。本义:停止)。
同本义。
【引证】
《诗·郑风·风雨》。传:“已,止也。”-鸡鸣不已。 、 《诗·小雅·南山有台》。传:“已,止也。”-德音不已。 、 《史记·项羽本纪》-以故事得已。 、 《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 《孟子·告子上》-是亦不可以已乎? 、 《后汉书·列女传》-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组词】
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