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1:16: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1:16:30
“倚马万言”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字面意思是靠着马背就能写出万言的文章。基本含义是指文思敏捷,才情横溢,能够迅速地写出大量文字。
“倚马万言”最早见于《南史·刘孝绰传》,原文是“倚马可待”,后来演变为“倚马万言”,强调的是写作速度和效率。
在**文化中,文才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才能,这个成语体现了对快速写作能力的赞赏,反映了古代文人对才思敏捷的推崇。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才华横溢、效率高的形象,能够激发人们对高效工作和学*的向往。
在学生时代,我曾参加过一次作文比赛,当时我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完成作文,老师就夸赞我说“你真是倚马万言啊!”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倚马万言笔下生,风华绝代墨香浓。”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位文人坐在马背上,手持笔墨,迅速书写;听觉上,可以想象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write like a demon”或“write with lightning speed”,但都没有“倚马万言”这样富有诗意和历史背景。
“倚马万言”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对快速写作能力的赞赏,也承载了*文化中对文才的重视。在学语言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提升语言的表达力。
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秋翁向来诗才敏捷,真可~,想必不至受罚。我辈拭目以俟佳作便了。
1.
【倚】
(形声。从人,奇声。本义:斜靠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倚,依也。 、 《易·说卦》-参天两地而倚数。 、 《史记·刺客列传》-倚柱而笑。 、 《韩非子·内储说下》-倚于郎门。 、 《韩非子·解老》-故曰:“祸兮福之所倚。 、 唐·柳宗元《三戒》-荡倚冲冒。 、 、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倚望、 倚身、 倚门
2.
【马】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引证】
韩愈《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组词】
马伯乐、 马首、 马牌子、 马曹、 马圈、 马祭、 马绊、 马褐、 马祸、 马图
3. 【万】 原为中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后为复姓。
4.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 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