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0:16: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16:59
景遇 是一个汉语词汇,由“景”和“遇”两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指某人所处的环境或境遇,特别是在特定时间和地点所经历的情况或遭遇。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在特定情境下的经历或所处的环境。
在文学作品中,“景遇”常用来描绘人物的命运或经历,特别是在描述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情感和心理状态时。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那么常用,但在描述某人的生活状况或经历时,仍可使用。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词可能用来分析个体与环境的互动。
“景遇”一词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景”指景象或环境,“遇”指遭遇或经历。在古代文学中已有使用,现代汉语中保留了其基本含义,但在使用频率上可能不如一些更现代的词汇。
在文化中,“景遇”常与命运和天命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对环境和命运的看法。它也常出现在描述历史人物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命运转折的语境中。
“景遇”这个词给人一种深沉和哲理性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人生的起伏和不可预测性。在描述个人经历时,它往往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如悲伤、希望或反思。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描述一位朋友在异国他乡的适应过程时使用过“景遇”这个词,它很好地表达了他在新环境中的经历和感受。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景遇”来描绘一个旅人在不同地方的感受和体验: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景遇变迁,心随境转。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不同人生阶段的画面,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景遇”。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旋律多变的音乐,象征人生的起伏和“景遇”的变化。
在英语中,“景遇”可以对应为“circumstances”或“situation”,但这些词汇在情感色彩和哲学深度上可能不如“景遇”丰富。
“景遇”是一个富有哲理和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人的环境,还反映了人的内心世界和命运。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表达人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1.
【景】
(形声。从日,京声。本义:日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景,日光也。 、 《荀子·解蔽》-浊明外景,清明内景。 、 《尔雅》-四时和谓之景风。 、 《广雅》。按,犹日光风也。-南方景风。 、 江淹《别赋》-日出天而耀景。 、 《文选·张载·七哀诗》-朱光驰北陆,浮景忽西沈。 、 张衡《西京赋》-流景曜之韡晔。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景翳翳以将入。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
【组词】
景曜、 景光、 景焕、 景辉
2.
【遇】
(形声。从辵(chuò),禺(yù)声。本义:相逢,不期而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遇,逢也。 、 《易·暌》。崔注:“遇者,不期而会。”-遇主于巷。 、 《书·序》-乃遇汝鸠汝方。 、 《礼记·曲礼》-诸侯未及期相见曰遇。 、 《论语》-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 《公羊传》-夏,公及宋公遇于清;遇者何?不期也。
【组词】
遇庭、 遇人不淑、 遇缺补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