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3:36: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36:41
伴音 一词通常指的是伴随主要声音或音乐的次要声音。在电影、电视或广播中,伴音可能包括背景音乐、环境声效或旁白等,用以增强主音的表达效果或营造特定的氛围。
伴音 一词由“伴”和“音”组成,“伴”意为伴随,“音”指声音。这个词在20世纪中叶随着电影和广播技术的发展而逐渐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在描述多声道音频制作时。
在现代媒体文化中,伴音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不仅增强了视听体验,还成为了表达情感和构建叙事的重要工具。在某些文化中,特定的伴音(如特定的背景音乐)甚至可以成为某种情感或场景的标志。
伴音 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电影院中的环绕声效,或是夜晚宁静时分的细微声响。它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平静、沉浸或是期待。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制作家庭视频时使用过伴音,通过添加适当的背景音乐和环境声,使得视频更加生动和有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伴音”:
星辰的低语,夜的伴音, 在无边的寂静中轻轻回响。 月光洒落,伴音如梦, 引领我穿越这幽深的夜。
想象一个宁静的夜晚,远处传来微弱的虫鸣声,这些声音构成了夜晚的伴音,为宁静的夜色增添了一抹生动。
在不同语言中,描述伴随声音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概念相似。例如,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accompaniment”或“background sound”。
伴音 这个词在语言表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丰富了声音的层次,还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在学习语言和进行创作时,理解和巧妙运用伴音的概念,可以极大地提升表达的深度和广度。
1.
【伴】
大貌。
【引证】
《说文》-伴,大貌。从人,半声。 、 《诗·大雅·卷阿》。传:“广大。”笺:“自纵弛之貌。”-伴奂尔游矣。 、 《礼记·大学》-心广体胖(伴)。 、 《孟子》-般(伴)乐怠傲。
2.
【音】
(指事。从言含一。甲骨文“言、音”互用,金文、小篆在“言中加一横,表示所发之音。本义: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 、 《白虎通·礼乐》-八音。一说笙、祝、鼓、箫、琴、埙、钟、磬也。 、 《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成文,谓之音。 、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夫音,乐之舆也。 、 《庄子》-鸡狗之音相闻。 、 宋·苏轼《石钟山记》-北音清越。 、 清·姚鼐《登泰山记》-鸟兽音迹。
【组词】
音颡、 音强、 音制、 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