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51: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51:42
词汇“斗笑儿”是一个汉语方言词汇,主要在北方地区使用,尤其是北京话中较为常见。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斗笑儿”进行深入分析:
“斗笑儿”字面意思是通过言语或行为逗别人笑,即开玩笑、逗乐的意思。它通常指的是一种轻松、幽默的交流方式,目的是为了娱乐或缓解紧张气氛。
“斗笑儿”一词的来源较为民间,是随着方言的流传而形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北方方言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渐被更多人所接受。
在**文化中,幽默和逗乐被视为一种积极的人际交往方式,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亲近感。因此,“斗笑儿”在社会交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斗笑儿”这个词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欢乐的场景和友好的人际关系。使用这个词时,往往会带来积极的情感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会遇到那些善于“斗笑儿”的人,他们的幽默感总能让人在紧张或疲惫的时候得到放松。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笑语盈,斗笑儿声传四方。”
想象一个热闹的聚会场景,人们围坐在一起,笑声不断,这就是“斗笑儿”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joke”或“jest”,但它们更侧重于笑话本身,而“斗笑儿”则更强调逗乐的行为和过程。
“斗笑儿”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词汇,它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也反映了人们对于快乐和轻松生活的追求。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增强交流的趣味性和亲和力。
1.
【斗】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怒发对打形。本义:搏斗)。
搏斗;引申为战斗。
【引证】
《说文》。按,争也。-鬥,两士相对,兵杖在后,象鬥之形。 、 《古考经说》-二士对戟为鬥。 、 《说文》。按,相接之意。-鬥,遇也。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投身大敌,与之扑斗。
2.
【笑】
(会意。从竹,从夭。杨承庆曰,“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字或从竹,从夭。本义:因喜悦开颜或出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杨承庆曰:“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也。李阳冰刊定说文从之。”-笑,喜也。 、 《字林》。朱骏声曰:“此字古皆从犬,本义犬狎人声也。从犬,箾省声。”-竹为乐器,君子乐然后笑也。 、 《易·萃》-一握为笑。 、 《诗·卫风·氓》-载笑载言。 、 、 《列子·汤问》-两小儿笑曰。 、 《论语·宪问》-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 、 《聊斋志异·狼三则》-止增笑耳。 、 《列子·汤问》-笑而止之。 、 清·周容《芋老人传》-笑而不顾。
【组词】
笑唏唏、 笑咍咍、 笑浪、 笑面夜叉
3.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