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3:48: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3:48:46
“卷牍”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古代的书籍或文献,特别是指那些以卷轴形式保存的文献。在古代,书籍多以竹简或木简为载体,用绳子串联成卷,因此“卷牍”也常用来泛指书籍或文献资料。
在文学语境中,“卷牍”常用来形容古籍的珍贵和历史的厚重感,如“翻阅卷牍,仿佛穿越时空”。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图书馆学、历史学等,它仍然是一个正式的术语。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卷牍”更强调古代书籍的形式和载体,而“典籍”和“古籍”则更侧重于书籍的内容和历史价值。
“卷牍”一词源于古代对书籍的称呼,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书籍的载体和形式发生了变化,但这个词仍然保留了其原始的含义和韵味。
在**传统文化中,“卷牍”象征着知识和智慧的传承,是文化积淀的象征。在社会背景中,它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知识和教育的重视。
“卷牍”这个词给我带来一种古朴、庄重的感觉,联想到古代学者在昏黄的灯光下研读古籍的场景,充满了历史的沉淀和智慧的积累。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古籍展览中亲眼见到过真正的卷牍,那种纸张的质感、字迹的韵味,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承。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卷牍”:
古卷牍中寻旧梦,
字字句句皆春秋。
墨香依旧人已远,
一卷风华千古留。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学者在古朴的书房中,手持卷牍,细细研读,背景音乐是古琴的悠扬旋律,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深远。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manuscript”(手稿),它也指古代的书籍或文献,但更强调手写的特点,与“卷牍”在形式和意义上有所不同。
通过对“卷牍”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它在汉语中的丰富内涵和文化价值。这个词不仅代表了古代书籍的形式,更承载了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加文化的深度。
1.
【卷】
膝盖弯曲。引申泛指弯曲。
【引证】
《说文》-卷,膝曲也。 、 《庄子·徐无鬼》。释文:“犹拘挛也。”-有卷娄者。 、 《庄子·逍遥游》-卷曲而不中规矩。 、 《左传·襄公三十年》-郑丰卷字子张。
【组词】
卷曲、 卷娄、 卷陲、 卷屈、 卷舒
诚恳。
【引证】
《汉书·贾捐之传》-敢昧死竭卷卷。
2.
【牍】
(形声。从片,卖声。“片”,本指木头竖剖成的一半。古时用木片作书写材料。故从“片”。本义:古代写字用的木片,也称木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牍,书版也。长一尺,既书曰牍,未书曰椠。 、 《史记·陈遵传》-与人尺牍。 、 《史记·游侠原涉传》。注:“木简也。”-削牍为疏。 、 《史记·周勃传》-吏乃书牍背示之。 、 杨修《答临淄侯笺》-握牍持笔。
【组词】
牍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