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30: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30:11
甘结:在古代中国法律文书中,甘结是一种书面承诺,由当事人自愿签署,保证遵守法律或承担某种责任。它通常用于确保债务的偿还、保证行为的合法性或作为某种法律程序的证据。
文学: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甘结常被用作情节推进的工具,如《红楼梦》中贾宝玉为林黛玉所写的甘结,承诺终身不娶他人。 口语:在现代口语中,甘结一词较少使用,但在讨论古代法律或文学作品时可能会提及。 专业领域:在法律史、古代文献研究等领域,甘结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用于理解古代法律制度和文书形式。
同义词:保证书、承诺书、誓约 反义词:毁约、违约、背信
词源:甘结一词源自古代汉语,“甘”意为自愿、乐意,“结”意为结成、缔结。 演变:随着法律制度的发展,甘结的形式和功能逐渐被现代法律文书所取代,但其概念仍存在于法律史研究中。
意义和影响:甘结体现了古代中国法律中重视书面证据和当事人自愿承诺的特点,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诚信和法律约束的重视。
情感反应:甘结一词给人以正式、庄重的感觉,联想到古代的法律仪式和文书的严肃性。 联想:签署甘结的场景常让人联想到古代法庭或家族内部的严肃场合。
经历或故事:在阅读古代文献时,我曾遇到过关于甘结的描述,这让我对古代法律文书的形式和功能有了更深的理解。
诗歌:
墨香纸上甘结成,
一诺千金誓不更。
古风犹存今世里,
诚信之光照前行。
视觉联想:想象一幅画面,古代文人端坐在书案前,认真书写着甘结,墨香四溢。 听觉联想:想象古代法庭上,法官宣读甘结的声音,庄重而严肃。
对应词汇: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书面承诺可能被称为“oath”或“affidavit”。 使用情况:不同文化中对书面承诺的形式和重视程度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法律和诚信的尊重。
理解:甘结是古代中国法律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仅是一种法律文书,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法律制度。 重要性:了解甘结有助于深入理解古代法律和社会结构,对研究法律史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1.
【甘】
(会意兼指事。小篆从口,中间的一横象口中含的食物,能含在口中的食物往往是甜的、美的。汉字部首之一,从“甘”的字往往与“甜”、“美味”有关。本义:味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甘,美也。 、 《书·洪范》-稼穑作甘。 、 《周礼·疡医》-以甘养肉。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甘胜碱。 、 《韩非子·存韩》-秦王饮食不甘。 、 清·周容《芋老人传》-何向者视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组词】
甘肥、 甘味、 甘膳、 甘馨
2.
【结】
用绳、线、皮条等绾成的疙瘩
【组词】
蝴蝶结
关键。
【引证】
《管子》-诚信者,天下之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