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2:29: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2:29:53
亦作"磔攘"; 谓分裂牲体祭神以除不祥。
1.
【磔】
古代祭祀时分裂牲畜肢体。
【引证】
《说文》。从桀,石声。刳鸡胸、腹而张之,令其干枯不收。故从桀-磔,辜也。 、 《广雅》-磔,张也。 、 《礼记·月令》。注:“攘也。”-旁磔。 、 《尔雅》。李注:“以牲头蹄及皮破之以祭。”-祭风曰磔。 、 《礼记·月令》。孙希旦集解:“磔,磔裂牲体也。”-[季春之月]九门磔攘。
汉字书法之一,右下方的捺笔。
【引证】
《阅微草堂笔记》-刮视字棱,相其波磔,似是八分书耳。
2.
【禳】
祭名。祈祷消除灾殃、去邪除恶之祭。
【引证】
《仪礼·聘礼》。注:“祭名也。”-禳乃入。 、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齐有彗星,齐侯使禳之。
【组词】
禳灾、 禳星、 禳解、 禳保、 禳除、 禳避、 禳祷
去除。
【引证】
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