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7:30: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7:30:24
客民:字面意思是指在某一地区居住但并非该地区原住民的人,即外来居民。基本含义通常指的是那些因为各种原因(如工作、婚姻、避难等)而移居到另一个地区的人群。
“客民”一词源自汉语,其中“客”字古已有之,意为外来或客人,“民”则指人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指代非本地居民。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客民”可能会有不同的社会接受度和待遇。在一些社会中,客民可能面临歧视或排斥,而在其他社会中,他们可能更容易被接纳和融入。
“客民”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陌生、适应和归属感的问题。它可能引发对社会包容性和多元文化的思考。
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与客民相关的互动,比如帮助新搬来的邻居适应新环境,或者自己作为客民体验融入新社区的过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客民”来描绘一个孤独的旅人,在陌生的城市中寻找家的感觉。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客民站在繁忙的街道上,周围是高楼大厦,而他显得有些迷茫和孤独。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城市的喧嚣和客民内心的寂静。
在英语中,“客民”可以对应“migrant”或“immigrant”,但这些词在英语文化中可能有更具体的法律和社会含义。
“客民”这个词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提醒我们关注社会多样性和人口流动的现实。它不仅是描述性的词汇,也是引发对社会问题思考的催化剂。通过学习和使用这个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背景的人,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包容。
1.
【客】
(形声。从宀(mián),表示与家室房屋有关,各声。本义:寄居;旅居,住在异国他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字从各,异词也。故自此托彼曰客。引申之曰宾客。”-客,寄也。 、 唐·李朝威《柳毅传》-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 、 徐光启《甘薯疏序》-客莆田徐生为予三致其种,种之生且蕃。 、 白居易《雨夜有念》-吾兄寄宿州,吾弟客东川。
【组词】
客边、 客纲客纪、 客寄
2.
【民】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 、 《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民,氓也。 、 《谷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 、 《左传·桓公六年》-夫民神之主也。 、 《左传·闵公元年》-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 、 《书·舜典》-黎民阻饥。 、 《书·盘庚上》-民不适有居。 、 《诗·小雅·何草不黄》-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 《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组词】
民夫、 民户、 民居、 民服、 民宅、 民望、 民牧、 民情、 民役、 民利、 民命、 民和、 汉民;回民;藏民;民壮、 渔民;农民;牧民;民膏、 民经、 民熙物阜、 民害、 民力、 民脂、 民财、 民纪、 民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