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5:18: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18:06
“断种”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生物种群的灭绝,即一个物种完全消失,不再存在于地球上。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可以指任何事物的终结或消失,不仅仅是生物种群。
在文学中,“断种”可能被用来描述一个家族或文化的消亡,强调其历史和传统的断裂。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个产品或技术的淘汰。在专业领域,如生态学或遗传学,它特指物种的灭绝。
同义词:灭绝、消失、绝迹 反义词:繁衍、生存、延续
“断种”这个词汇源于汉语,由“断”和“种”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断”意味着中断或结束,“种”则指种类或后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仅局限于生物学领域。
在现代社会,“断种”常常与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联系在一起。它提醒人们关注物种灭绝的问题,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这个词汇带有一种悲伤和无奈的情感,因为它涉及到生命的消失和历史的断裂。它让人联想到失去和不可逆转的改变。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断种”来形容某个传统手工艺的消失,或者某个地方特有的动植物种群的灭绝。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时光如梭,断种的哀歌在风中回响,古老的树种,在现代的喧嚣中悄然消亡。”
结合图片,可以展示一些已经灭绝的动物的照片,如渡渡鸟或恐龙,来强调“断种”的视觉冲击。听觉上,可以播放一些悲伤的音乐,如哀乐,来增强“断种”带来的情感共鸣。
在英语中,“extinct”是“断种”的对应词汇,它同样指物种的灭绝。在其他语言中,如法语的“éteint”或西班牙语的“extinto”,也有类似的含义。
“断种”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不仅涉及生物学知识,还触及文化、历史和情感等多个层面。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脆弱性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1.
【断】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断,截也。 、 《易·系辞下》-断木为杵。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 《韩非子·说林下》-公孙弘断发而为越王骑。 、 《韩非子·用人》-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组词】
断梗、 断金、 断袖、 断颡、 断袖之宠、 断头话、 断裳
2.
【种】
(形声。从禾,中(重)声。本义:播种;散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种,先种后熟也。 、 《诗·大雅·閟宫》-黍稷种稑。 、 《周礼·内宰》-而生种稑之种。 、 《诗·大雅·生民》-种之黄茂,实方实苞。 、 《吕氏春秋·辩土》-慎其种,勿使数,亦无使疏。 、 《礼记·月令》-仲秋乃劝种麦。 、 《梦溪笔谈·采草药》-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 、 《书·大禹谟》-皋陶迈种德,德乃降,黎民怀之。
【组词】
种田;种子、 种惠、 种祸、 种福、 种祉、 种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