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8:45: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8:45:40
词汇“夷务”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中,尤其是在清朝时期,用来指代与外国或外族的事务。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分析:
“夷务”字面意思是指与“夷”相关的事务。在古代,“夷”是对周边非民族的泛称,后来也用来指代外国人。因此,“夷务”特指与这些外族或外国人的交往、贸易、外交等方面的事务。
在清朝时期,“夷务”一词常出现在官方文献和外交记录中,用以指代与西方列强的交往事务。例如,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专门处理与外国的交涉,这些事务在当时被称为“夷务”。
“夷”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原意是指居住在边远地区的民族。随着历史的发展,“夷”逐渐演变成对所有非**民族的泛称,后来也包括外国人。“夷务”一词也因此形成,专门指代与这些外族或外国人的事务。
在清朝时期,社会对外国人和外族持有一定的偏见和排斥,这种心态在“夷务”一词的使用中也有所体现。这种对外交事务的特定称谓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封闭性和对外界的警惕。
对于现代人来说,“夷务”一词可能带有一种历史感和距离感,它让人联想到清朝时期**与西方列强的复杂关系,以及那个时代的民族自尊与自卑交织的情感。
由于“夷务”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个人应用的机会较少。但在学*历史或研究清朝外交政策时,可能会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历史小说或剧本时,可以使用“夷务”一词来营造特定的历史氛围,例如:“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他肩负起了处理夷务的重任。”
由于“夷务”一词与历史紧密相关,可以通过展示清朝时期的服饰、建筑或外交文书等视觉元素,以及播放相关的历史纪录片或音乐,来增强对这个词汇的联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夷务”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foreign affairs”或“diplomatic affairs”可以用来比较。
“夷务”一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对于理解*的历史和外交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在学语言和历史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差异和历史变迁。
1.
【夷】
(会意。从大从弓。本义:东方之人。即我囯古代对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
同本义 。殷代分布在今山东省,江苏省一带。后來蔑指中原以外的各族。
【引证】
《说文》-夷,东方之人也。从大,从弓,会意,弓所持也。字亦作巳。 、 《後后汉书东夷传》-夷有九种。 、 《书饶典》。马注:“萊夷也。”-宅喁夷。 、 《周礼职方式》-四夷八蠻。
【组词】
夷歌、 夷蠻
2.
【务】
(形声。从力,務(wù)声。从力,表示要致力于某事。本义:致力,从事)。
同本义。
【引证】
《吕氏春秋·察今》-非务相反也。 、 《战国策·秦策一》-欲富国者,务广其地。 、 汉·贾谊《过秦论》-务耕织。
【组词】
务能、 务精、 务穑、 务法、 务本、 务外、 务纯、 务本、 务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