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21:52: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21:52:36
“有罪”是一个形容词,字面意思是指某人或某事物被判定或被认为犯了罪,违反了法律或道德规范。在法律上,这个词通常指一个人被法庭判决犯有某种罪行。
“有罪”一词源于古英语的“gyltas”,意为“犯罪”。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法律和道德语境中被广泛使用,并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含义。
在许多文化中,“有罪”与道德责任和法律制裁紧密相关。它反映了社会对正义和秩序的追求,以及对违法行为的惩罚。
“有罪”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惩罚、内疚和羞耻。它可能引发人们对道德和法律的深层次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情况,需要判断某人的行为是否有罪。例如,在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听到关于某人被判定有罪的消息。
在诗歌中,“有罪”可以被用来表达深刻的道德反思:
在夜的深渊里,我听见有罪的灵魂在哭泣, 他们的罪行如影随形,无法逃脱。
在不同语言中,“有罪”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含义通常是相似的,都涉及到违反法律或道德规范。
“有罪”这个词在法律和道德语境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一个法律判决的结果,也是对个人行为的一种评价。在学习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个词的深层含义和使用场景是非常重要的。
1. 【有】
2.
【罪】
(会意。从辛,从自,言罪人蹙鼻苦辛之忧,自亦声。本义:作恶或犯法的行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秦以辠似皇字,改用罪。-辠,犯法也。 、 《尔雅》-辜辟戾辠也。经传皆以罪为之。 、 《诗·小雅·小明》-畏此罪罟。 、 《易·解卦象下传》-君子以赦过宥罪。 、 《荀子·王制》-无功不赏,无罪不罚。 、 《国语·晋语》-离桓之罪。 、 《史记·陈涉世家》-或闻无罪。 、 《汉书》-恶不忍闻,罪不容诛。 、 诸葛亮《出师表》-治臣之罪。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某知罪矣。
【组词】
罪首、 罪失、 罪眚、 罪瑕、 罪祸、 罪累、 罪悔、 罪殃、 罪辜、 罪衅、 罪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