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59: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59:21
摇尾乞怜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像狗一样摇动尾巴,乞求别人的怜悯和同情。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卑躬屈膝、低声下气地讨好别人,以求得某种利益或保护。它带有贬义,暗示了一种不自尊、不自强的态度。
在文学作品中,摇尾乞怜 常用来描绘那些为了生存或利益而放弃尊严的人物形象。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批评那些过于依赖他人、缺乏独立性的人。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分析某些人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状态。
同义词:卑躬屈膝、低声下气、阿谀奉承 反义词:傲骨铮铮、不卑不亢、自立自强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细微差别上有所不同。例如,“阿谀奉承”更强调为了讨好而说好话,而“摇尾乞怜”则更侧重于行为上的卑微。
摇尾乞怜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直接来源于狗摇尾巴的行为。在古代文学中,这个成语就已经被广泛使用,用以形容人的卑微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传统文化中,尊严和自尊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因此,摇尾乞怜** 这个成语在社会中常常被用来批评那些放弃这些价值观的人。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讨论个人尊严和独立性的话题时。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它让我联想到那些为了短期利益而牺牲长远尊严的行为。这种联想可能会影响我对某些人的看法,尤其是在他们表现出过度依赖或讨好他人的行为时。
在我的生活中,我尽量避免表现出摇尾乞怜的态度。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原则和尊严,不应该为了短暂的利益而放弃这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这个词汇:
在权力的阴影下, 有人摇尾乞怜, 忘记了星空的广阔, 和内心的自由。
视觉上,我可能会联想到一只狗在主人面前摇尾巴的画面,这个画面传达了一种渴望和依赖的情感。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低声下气的说话声,这种声音传达了一种卑微和讨好的态度。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begging like a dog" 或 "kowtowing",这些表达也传达了类似的卑微和讨好的含义。不同文化中,对于尊严和独立性的重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但这个概念在大多数文化中都是存在的。
摇尾乞怜 这个成语在我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它不仅帮助我识别和批评那些放弃尊严的行为,也提醒我在生活中保持自己的原则和尊严。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更加明白了语言的力量和文化的深度。
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摇尾而乞怜,胁肩而取媚,以侥幸于寸进。
1.
【摇】
(形声。从手,本义:摇动;摆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摇,动也。 、 《尔雅》-摇,作也。 、 《管子·心术》-摇者不定。 、 《庄子·则阳》-复命摇作。 、 《考工记·矢人》-夹而摇之。 、 《古诗十九首》-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蒙络摇缀。 、 柳宗元《断刑论》-痒不得搔,痹不得摇。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摇头而歌。 、 清·姚鼐《登泰山记》-动摇承之。
【组词】
摇旗打鼓、 摇铃打鼓、 摇颭、 摇风、 摇摆气势、 摇席破座、 摇唇鼓舌
2. 【尾】
3.
【乞】
(象形。《说文》本作“气”,借云气字表示乞求义。本义:向人求讨)。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乞,谓行匄也。 、 《春秋·僖公八年》-郑伯乞盟。 、 《谷梁传》-乞者,处其所而请与也。 、 《庄子·盗跖》-操瓢而乞者。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乞食于野人。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钱币乞之。 、 宋·苏轼《教战守策》-乞为囚虏之不暇。 、 《明史》-瑞亦屡疏乞休。
【组词】
乞化、 乞言、 乞邻、 乞粮、 乞活、 乞募、 乞麾、 乞灵、 乞请
4.
【怜】
(形声。从心,粦声。本义:哀怜,怜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憐,哀也。从心。粦声。字亦作怜。 、 《尔雅》-矜憐抚掩之也。 、 《史记·魏公子列传》-独不怜公子姊邪? 、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贴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 《史记·淮阴侯列传》-且喜且怜之。 、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 、 清·袁枚《祭妹文》-所怜者。
【组词】
可怜、 怜见、 怜拯、 怜鉴、 怜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