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01: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01:00
词汇“廑身”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文的词汇。根据字面分析,“廑”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勤勉”、“谨慎”的意思,而“身”字则指身体或自身。因此,“廑身”可能指的是勤勉地对待自己的身体或自身,或者谨慎地照顾自己。
“廑身”的字面意思可能是勤勉或谨慎地对待自己的身体或自身。
由于“廑身”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它在现代语境中可能不太常见。在古代文学或文献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词汇,用以描述某人对自己的身体或行为非常谨慎和勤勉。
“廑”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多重含义,包括勤勉、谨慎等。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些含义可能逐渐被更常用的词汇所替代,导致“廑身”这样的组合词汇变得不常见。
在古代社会,人们可能更注重个人的修养和德行,因此“廑身”这样的词汇可能用来强调个人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对于现代人来说,“廑身”可能带有一种古朴、严谨的情感联想,让人想到古代文人的自律和修养。
在现代生活中,如果有人非常注重健康和自我修养,可能会用“廑身”来形容自己或他人。
在创作中,可以将“廑身”融入到描述一个古代文人或现代注重健康的人的场景中,以展现其勤勉和谨慎的特质。
结合古代文人的形象,可以想象一个穿着古装、手持书卷、神情专注的文人形象,这样的视觉联想可以增强“廑身”的古风感。
由于“廑身”是一个较为特定的汉语词汇,它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找到类似的表达,如英语中的“self-discipline”或“self-care”。
“廑身”作为一个古风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体现了古代文化中对个人修养和自律的重视。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的文化底蕴。
1.
【廑】
殷勤。 同: 勤
【引证】
《汉书·叙传》-广阿之廑。 、 《汉书·扬雄传下》。颜师古注:“廑,古勤字”-其廑至矣。
【组词】
廑怀、 廑念、 廑注
怀念。
【引证】
《于谦全传》-六宫廑北狩之忧,群臣倡南迁之仪。
2.
【身】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身,躬也。象人之形。 、 《论语·乡党》-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 、 王述之《经义述闻》-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 、 《诗·秦风·黄鸟》-人百其身。 、 《礼记·哀公问》-身也者,亲之枝也。 、 《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 《孟子·告子下》-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楚辞·九歌·国殇》-身首离兮心不惩。 、 明·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组词】
身边钱、 身品、 身伴、 身边人、 身首分离、 身殃、 身牖、 身无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