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13: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13:54
沉渣泛起(chén zǐ fàn qǐ)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沉积在水底的渣滓或沉淀物再次浮到水面上来。这个成语比喻已经消失或被遗忘的不良事物、旧*惯或负面现象重新出现或抬头。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沉渣”和“泛起”两个词组合而成,形象地描述了沉淀物重新浮现的情景。在古代文献中,这个成语可能较少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的演变,它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汉语中。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常用来警示人们对于历史教训的忽视,以及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持续关注。它反映了人对于历史循环和社会稳定的深刻认识。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是一种负面情感,如失望、担忧或警惕。它让人联想到历史的重演和社会问题的复杂性,提醒人们不能忽视过去的教训。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个人惯的反复,如戒烟后又开始吸烟,或者在团队管理中,某些不良工作惯的再次出现。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流,沉渣泛起,历史的轮回,警示着今人的脚步。”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水面上漂浮的杂质;听觉上,可能联想到沉闷的水声或历史的回响。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e bad old days return”或“history repeats itself”,虽然不如“沉渣泛起”那样形象和具体。
“沉渣泛起”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它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含深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对历史和社会现象的深刻见解。
小心这种不好的思潮~。
1.
【沉】
(形声。从水,冘(yín)声。甲骨文字形,中间是牛,周围是水,表示把牛沉到水中。商代祭祀用牲的方法。本义:没入水中)。
同本义。
【引证】
《广雅》-沈,没也。 、 《周礼·大宗伯》。注:“川泽曰沈。”-以狸沈祭山林川泽。 、 《诗·小雅·箐箐者莪》-泛泛杨舟,载沉载浮。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组词】
石沉大海;沉溺
2.
【滓】
(形声。从水,宰声。本义:液体里下沉的杂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泥之黑者为滓,字亦作淄。-滓,淀也。 、 《太玄·更》。注:“黑也。”-化白于泥淄。 、 刘峻《送橘启》-脉不粘肤,食不留滓。 、 唐·陆羽《茶经》-滓方:以集诸滓,制如涤方,受五升。
【组词】
滓方、 滓脚
3.
【泛】
(形声。从水,乏声。汎、泛实同一词。本义:漂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汎,浮貌。从水,凡声。与泛略同。与氾迥别。 、 《诗·邶风·柏舟》-汎彼柏舟。 、 《国语·晋语》。注:“浮也。”-汎舟于河。 、 《周礼·酒正》-一曰泛齐。 、 《释名·释饭食》-汎齐,浮蛾在上汎汎然也。 、 《诗·小雅·菁菁者莪》-汎汎杨舟。 、 《文选·张衡·思玄赋》-乘天潢之汎汎兮。 、 明·魏学洢《核舟记》-盖大苏泛赤壁云。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泛彭蠡口,四望无际。
【组词】
泛然、 泛浮、 泛萍、 泛蚁
4.
【起】
(形声。从走,己声。本义:由躺而坐;由坐而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起,能立也。 、 《庄子·齐物论》-曩子坐,今子起。 、 《诗·小雅·沔水》-载起载行。 、 《礼记·曲礼》-请业则起。 、 《墨子·公输》-子墨子起。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恂恂而起。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夫起大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