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0:45: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0:45:31
“发昏”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人的头脑变得不清醒,思维混乱,通常是由于疲劳、疾病、情绪波动或其他外部因素导致的。基本含义是指人的精神状态不佳,无法正常思考或做出决策。
“发昏”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其字面组合“发”表示状态的变化,“昏”表示模糊或不清醒。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更加常用。
在**文化中,“发昏”常与中医理论中的“气血不足”或“心神不宁”相联系,认为这是身体或心理不平衡的表现。在社会交往中,这个词也常用来形容某人在压力或困境下的反应。
“发昏”这个词给人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通常与困惑、无助和疲惫相关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需要休息或寻求帮助的情境。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多次使用“发昏”来形容自己在长时间工作或学*后的状态,提醒自己需要休息和调整。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星光点点,我心发昏,思绪如烟。”
在英语中,“发昏”可以对应为“dazed”或“confused”,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类似的精神状态。
“发昏”是一个描述人精神状态的词汇,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了解其基本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对于丰富表达方式和提高沟通效率非常重要。
1.
【发】
崩坏;停止。 同: 废
【引证】
《老子》-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 、 《晏子春秋》-君夜发不可以朝。 、
【组词】
发药
2.
【昏】
(会意。从日,从氐(dǐ)省。“氐”是下的意思。合起来表示日已下沉。本义:黄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昏,日冥也。 、 《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虞渊,是为黄昏。 、 《诗·陈风·东门之杨》-昏以为期。 、 《楚辞·思美人》-与曛黄以为期。 、 吴均《与朱元思书》-在昼犹昏。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昏晨之往来。 、 清·袁枚《祭妹文》-风雨晨昏。
【组词】
昏旦、 昏晚、 昏黄
引申为昏暗;无光。
【引证】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天漠漠向昏黑。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过午已昏。
【组词】
昏邓、 昏邓邓、 昏曚、 昏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