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3:57: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3:57:43
城垛:城垛是指古代城墙上的防御结构,通常由一系列的垛口(射击孔)和垛墙组成,用于观察和射击敌人。城垛是城墙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防御者在城墙上的掩护和攻击位置。
城垛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具体词源不详,但与古代城池防御体系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垛的结构和形式也有所变化,但其基本功能和意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城垛象征着防御和保护,是古代城市文明的象征。在社会背景中,城垛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军事防御需求和城市规划理念。
城垛给人以坚固、历史悠久和防御性的联想。它可能唤起对古代战争的记忆,或是对古代建筑工艺的赞叹。
在参观古代城池遗址时,城垛的结构和历史背景常常引起我的兴趣,让我对古代防御工事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可以将城垛比喻为历史的见证者:“城垛如老者,静静诉说着往昔的烽火。”
城垛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坚固的石墙和垛口,而听觉联想可能是战鼓声或箭矢飞过的声音。
在不同文化中,城垛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功能相似,如欧洲的城堡也有类似的防御结构。
城垛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古代防御工事的具体结构,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1.
【城】
(会意。从土,从成,成亦声。本义:城墙)。
同本义 。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高墙。一般分两重,里面的叫城,外面的叫郭,城字单用时,多包含城与郭。城郭对举时,只指城。
【引证】
《说文》-城,所以盛民也。 、 《礼记·礼运》-城郭沟池以为固。 、 《史记·田单列传》-使老弱女子乘城。 、 《公羊传·定公十二年》。注:“天子周城,诸侯轩城。”-百雉而城。 、 《谷梁传·隐公七年》-城为保民为之也。 、 《墨子·七患》-城者,可以自守也。 、 唐·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组词】
城内;城外;万里长城;城守、 城曲、 城铺、 城堵
2.
【垛】
堆,成堆的东西。
【组词】
柴火垛;麦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