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6:26: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26:05
“御侍”一词通常指的是在古代宫廷中为**或贵族服务的侍从,负责日常生活的照料和事务的处理。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侍奉君主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御侍”常被用来描绘宫廷生活的细节,如《红楼梦》中就有描述贾府中的侍从。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剧或古装剧中经常出现。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考古学中,研究古代宫廷生活时会涉及到“御侍”的角色和职责。
同义词:侍从、仆人、随从 反义词:主人、君主、贵族
“御侍”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御”字常与皇室或贵族相关联,表示尊贵或权威,“侍”则指侍奉或服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主要在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出现。
在**古代社会,御侍是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行为和职责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等级和礼仪制度。御侍的角色不仅是服务,还包括传递信息、执行命令等,是宫廷运作的关键环节。
提到“御侍”,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宫廷的华丽与神秘,以及侍从们的忠诚与奉献。这种联想可能会激发对历史的好奇和对古代文化的尊重。
在现代生活中,“御侍”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阅读历史小说或观看古装剧时,会频繁遇到。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背景,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宫廷的诗歌时,可以这样使用:“御侍轻步,宫灯摇曳,夜幕下的紫禁城,静谧而庄严。”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御侍在宫殿的长廊中缓缓行走,宫灯的光影投射在古老的石墙上,伴随着远处传来的钟声,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如日本的“侍”(Samurai)或欧洲的“骑士”(Knight),虽然职责和背景不同,但都体现了对主人的忠诚和服务的精神。
“御侍”这个词虽然不常用于现代语言,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社会结构和宫廷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在学*语言和文化的
1.
【御】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为“行”的省写,中为绳索形,右是“人”形。意为人握辔行于道中,即驾驶车马。本义:驾驶车马)。
同本义。也作“驭”。
【引证】
《说文》-御,使马也。 、 《诗·小雅·车攻》-徒御不惊。 、 《汉书·荀彘传》-以御见,侍中。 、 《周礼·大司徒》-礼乐射御书数。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梁弘御戎。 、 《资治通鉴》-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众…甚未足畏。
【组词】
御轮、 御策、 御正、 御夫
2.
【侍】
(形声。从人,寺声。本义:在尊长旁边陪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侍,承也。 、 《孝经》。郑注:“卑在尊者之侧为侍也。”-曾子侍。 、 《后汉书·邳彤传》。注:“有左右曹,入侍天子。故曰侍中。”-侍中。 、 《后汉书·朱穆传》。注:“秦官也。”-中常侍。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使侍人僚租告公。 、 《汉书·文帝纪》-遂即天子位,群臣以次侍。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侧耳以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