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26: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26:00
“品德文章”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一篇关于道德品质、行为准则或伦理观念的文章。它强调的是文章的内容与人的品德修养有关,旨在传达正面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在文学语境中,“品德文章”可能是一篇散文或短文,通过故事或论述来探讨和弘扬高尚的品德。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教育或道德讲座中可能会提及。在专业领域,如教育学或伦理学,这个词汇可能会被用来指代专门讨论品德教育的文献或论文。
“品德文章”这个词汇在中文中较为现代,主要在20世纪中后期随着道德教育的重视而逐渐流行。它结合了“品德”(指人的道德品质)和“文章”(指书面作品)两个词汇,形成了一个专门指代道德教育内容的术语。
在文化中,品德教育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等品德,这些观念深深影响了社会的道德规范。因此,“品德文章”在**的教育体系和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提到“品德文章”,我联想到的是正面的教育场景,如学校里的道德课或家庭中的品德教育。这种联想带来的是一种温暖和希望的情感,因为它代表了社会对良好品德的追求和传承。
在我的学生时代,老师经常布置关于品德的文章写作,这些作业不仅帮助我理解了不同的道德观念,也促使我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品德。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品德文章”:
在晨曦的光芒中,我读着品德文章, 每一字句,都是心灵的滋养。 诚实与谦逊,在字里行间跳跃, 引领我,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本打开的书,书页上印着关于品德的文章,周围是安静的图书馆或温馨的家庭书房。听觉上,可能是翻书的声音或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品德文章的温柔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moral essay”或“ethical treatise”,它们在西方文化中同样用于指代关于道德和伦理的书面作品。
“品德文章”这个词汇对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工具,它不仅帮助我理解了道德的重要性,也激励我在生活中实践这些品德。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使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道德和和谐的社会。
至于品德文章,令郎自有家传。
1.
【品】
(会意,从三口。口代表人,三个表多数,意即众多的人。本义:众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品,众庶也。
【组词】
品人、 品事、 品物、 品供、 品象、 品庶、 品极
2.
【德】
(形声。从彳(chì),惪(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德,升也。 、 《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君子德车。
3.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
4.
【章】
(会意。从音十。音指音乐,“十”是个位数已终了的数,合起来表示音乐完毕。本义:音乐的一曲)。
同本义。今称“乐章”。
【引证】
《说文》-章,乐竟为一章。 、 《礼记·曲礼》。疏:“谓乐书之篇章。”-读乐章。 、 苏轼《前赤壁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 《史记·吕太后本纪》-王乃为歌诗四章,令乐人歌之。
【组词】
章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