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32: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32:51
“两得其中”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在两个选择或两种情况中都能获得好处或达到满意的结果。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双赢的局面,即在两种看似对立或不同的选择中都能找到平衡点,从而使得双方都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在文学作品中,“两得其中”常用来描述主人公在复杂情境中做出明智选择,既满足了自己的需求,又没有损害他人的利益。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处理问题时的聪明才智,能够在不损害任何一方的情况下达成目标。在专业领域,如商业谈判或国际关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一种策略,即通过协商和妥协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
同义词:双赢、互利共赢、两全其美 反义词:两败俱伤、得不偿失
同义词“双赢”和“互利共赢”强调的是双方都能从中获益,而“两全其美”则强调的是两种需求或目标都能得到满足。反义词“两败俱伤”和“得不偿失”则描述的是双方都受损或结果不如预期的情况。
“两得其中”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中华文化中追求和谐与平衡的哲学思想。在历史演变中,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成为表达智慧和策略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两得其中”体现了中庸之道的思想,即在处理问题时寻求平衡和和谐。这种思想在社会交往和商业活动中尤为重要,强调通过协商和妥协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智慧和和谐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在复杂情境中找到解决方案的能力,以及在冲突中寻求平衡的智慧。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在家庭和工作之间找到平衡的情况。通过采取“两得其中”的策略,我既保证了家庭的需求,也没有忽视工作的重要性,最终达到了满意的结果。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矛盾的风中,我寻找着平衡,
两得其中,智慧的光芒闪烁。
在爱与责任之间,我找到了路径,
和谐的旋律,在心中回响。
想象一幅画面:两个人在谈判桌上,微笑着握手,背景是和谐的色彩和温暖的灯光。这幅画面传达了“两得其中”的和谐与成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in-win situation”或“mutual benefit”,它们都强调了双方都能从中获益的情况。
“两得其中”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体现了智慧和策略,还强调了和谐与平衡的重要性。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这个成语提供了一种积极的态度和方法,帮助我在冲突中找到解决方案。
1.
【两】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同本义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引证】
《说文》-两,二十四铢为一两。 、 《汉书·律历志上》-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
2.
【得】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引证】
唐·杜甫《石壕吏》-犹得备晨炊。
【组词】
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
3.
【其】
期限。 同: 期
【引证】
《易·系辞下》-既辱且危,死其将至。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jī),变成“其”。(jī)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4.
【中】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引证】
《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中其茎。 、 《荀子·彊国》。注:“击也。”-敌中则夺。 、 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中而轻发。 、 《聊斋志异·促织》-幸啄不中。
【组词】
中靶;猜中了;命中、 看中、 中雀、 中钩、 中的、 中鹄
受到;遭到。
【引证】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欲中守法。 、 《说岳全传》-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
【组词】
中霜、 中酒、 中暍、 中疾、 中恶、 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