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01: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01:40
“天下归心”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整个世界或国家的人民都心向一处,形容国家统一、民心所向的理想状态。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政治上的和谐与团结,通常用来描述一个领导者或政权能够赢得人民的广泛支持和忠诚。
在文学作品中,“天下归心”常用来描绘一个英明的君主或领袖,通过其德行和政策,使得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形容一个团队或组织内部的团结和一致性。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分析民意和政治稳定的关系。
同义词:民心所向、众望所归、人心所向 反义词:民心涣散、众叛亲离、人心不古
“天下归心”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政治理念,强调君主应以德治国,赢得民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仅局限于政治领域,也可以用来描述任何形式的团结和一致性。
在文化中,“天下归心”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政”理念,即君主应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使得人民心悦诚服。这种理念在历史上多次被提及,尤其是在讨论理想政治状态时。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和谐的情感反应,联想到一个团结一致、和平繁荣的社会。它激发人们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领导者的期望。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团队建设活动中听到领导者引用“天下归心”来激励团队成员,强调团结和共同目标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万物复苏,天下归心,共绘盛世图。”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和谐的社会,人们面带微笑,共同努力,背景音乐是悠扬的古筝曲,传递出和平与团结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United we stand, divided we fall”(团结则立,分裂则败),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理念相似,都是强调团结的重要性。
“天下归心”这个成语不仅是*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全球社会追求的理想状态。它提醒我们,无论在哪个领域,团结和一致性都是实现共同目标的关键。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她盼望出现~的局面。
1.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2.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3. 【归】
4.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