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35: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35:44
“珊珊来迟”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人或事物来得晚,迟到。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比预期的时间晚到,有时也带有一定的贬义,暗示着不守时或效率低下。
在文学作品中,“珊珊来迟”常用来描绘人物的性格特点,如懒散、不守时或缺乏责任感。在口语交流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调侃或批评某人的迟到行为。在专业领域,尤其是在强调时间管理和效率的环境中,使用这个成语可能会带有更强烈的批评意味。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语境的不同。例如,“迟到”是一个中性词,而“珊珊来迟”则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和贬义。
“珊珊来迟”这个成语的词源并不十分明确,但它显然是从古代汉语中演变而来的。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就已经被用来形容人的迟到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扩展,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守时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交礼仪。因此,“珊珊来迟”这个成语在社会交往中常常带有负面的含义,尤其是在正式场合或商务环境中。
这个成语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不守时的人或事,给人带来一种不悦或失望的情感反应。它也可能让人想到那些总是拖拖拉拉、不重视时间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多次遇到过朋友或同事珊珊来迟的情况。这种经历让我更加重视守时的重要性,并在自己的行为中努力做到准时。
在诗歌中,可以将“珊珊来迟”融入到描述自然景象或人物行为的诗句中,如:“晨曦姗姗来迟,露珠依旧晶莹。”
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个迟到的人匆忙赶路的场景,或者一个空荡荡的会议室等待着姗姗来迟的参与者。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钟表的滴答声,提醒着时间的流逝。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rrive late”或“be late”,但这些表达缺乏“珊珊来迟”所带有的文学色彩和贬义。
“珊珊来迟”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它不仅是一个描述迟到行为的词汇,也是一个反映社会价值观和人际交往准则的符号。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对于提升语言的准确性和丰富性至关重要。
有二美者,~。
清朝时期,著名妓女钱姬长得十分漂亮,远近闻名,很多人争相追逐。一个四川商人到此做买卖,因为早听说钱姬十分出门,就带上蜀锦十匹前去求见。钱姬珊珊来迟,该商人两眼放光,顿时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1.
【珊】
由一种叫珊瑚虫的腔肠动物的外骨骼聚集而成。
【引证】
珊瑚在网比喻有才学的人都被收罗来了。
2.
【珊】
由一种叫珊瑚虫的腔肠动物的外骨骼聚集而成。
【引证】
珊瑚在网比喻有才学的人都被收罗来了。
3.
【来】
慰劳。
【引证】
《说文》-勑,劳也。从力,來声。字亦作俫。 、 《诗·郑风·女曰鸡鸣》。高亨注:“来,借为勑。”-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 《汉书·平当传》-劳俫有意者。 、 《孟子·滕文公上》-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 、 《诗·魏风·硕鼠》-莫我肯勑。 、 《韩非子·王道》-贤者勑其材。
4.
【迟】
(形声。本义:慢慢走)。
同本义。泛指慢。
【引证】
《说文》-迟,徐行也。 、 《广雅》-迟,缓也。 、 《诗·小雅·楚茨》-废彻不迟。 、 《诗·邶风·谷风》-行道迟迟。 、 《易·归妹》-迟归有待。 、 《荀子·宥坐》-陵迟故也。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组词】
迟徐、 迟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