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0:15: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0:15:38
往例:指过去的例子或先例,通常用来参考或借鉴。在法律、历史、文学等领域中,往例常常被用来作为判断或决策的依据。
往例一词由“往”和“例”组成。“往”字古汉语中意为过去、从前,“例”字则指例子、事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往例”,专门指代过去的例子。
在**传统文化中,尊重往例是一种美德,体现了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在社会决策和法律制定中,往例常常被视为重要的参考。
往例这个词给人一种稳定和可靠的感觉,因为它基于过去的经验和事实。在决策时,参考往例可以减少风险和不确定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听到长辈们说“根据往例,我们应该这样做”,这反映了他们对传统的尊重和对经验的信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往例”:
时光流转,往例如镜, 映照出岁月的深邃。 每一道痕迹,皆是智慧的积累, 指引着未来的方向。
往例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书籍、尘封的档案,或是悠扬的历史音乐,唤起对过去的怀念和尊重。
在英语中,“precedent”一词与“往例”相似,指先例或前例,在法律和历史研究中同样重要。
往例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帮助我们在决策时参考过去的经验,也体现了对传统的尊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往例”可以增加我们的话语深度和说服力。
1.
【往】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止,从土。意为从这个地方走向目的地。本义:去,到…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往,之也。 、 《礼记·玉藻》-大夫有所往。 、 《易·咸》-憧憧往来。 、 《国语·晋语》-吾言既往矣。 、 《庄子·逍遥游》-往而不返。 、 《庄子·天道》-往见老聃。 、 《列子·汤问》-跳往助之。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随其往。 、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子何恃而往。
【组词】
前往、 往造、 往教、 往旋、 往蹇来连、 往人、 往至、 往程、 往夫
2.
【例】
(形声。从人,列声。本义:比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礼记服问:上附下附,列也。公别比例之义。古只作列,此字后出。-例,比也。 、 元·刘壎《隐居通议·欧阳公》-举此以例其余。
【组词】
溯古例今;以此例比
类;列。
【引证】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组词】
不在此例;例及、 例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