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24: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24:24
“玉皇”一词通常指的是道教中的最高神祇,即玉皇大帝,也称为“天公”、“玉帝”或“昊天上帝”。在道教神话中,玉皇大帝是宇宙的主宰,掌管天界和人间的秩序。
“玉皇”一词源于古代的信仰,最早见于道教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玉皇大帝的形象和地位在民间信仰中逐渐确立,并成为中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
在文化中,玉皇大帝不仅是信仰的对象,也是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象征。在传统节日和**仪式中,玉皇大帝的形象和故事被广泛传播和尊崇。
“玉皇”一词常常让人联想到庄严、神圣和权威。在个人情感上,可能会引发敬畏和尊重的情感反应。
在**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和中秋节,人们会在家中供奉玉皇大帝的神像,祈求平安和好运。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玉皇高坐九重天,俯瞰人间万象新。”
在视觉上,玉皇大帝的形象通常是庄严的,身穿龙袍,头戴皇冠。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道教音乐和诵经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神祇如希腊的宙斯或罗马的朱庇特,也具有类似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形象。
“玉皇”一词不仅是*信仰的象征,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玉皇”的学和理解,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玉皇”一词,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文化内涵。
1.
【玉】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 、 《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君无故玉不去身。 、 《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五玉。 、 《周礼·王府》-王齐则共食玉。 、 《书·洪范》-惟辟玉食。 、 《左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组词】
玉情儿、 玉墀、 玉阙、 玉虚、 玉树、 玉砚、 玉雕、 玉栏
2.
【皇】
(象形。金文,象灯火辉煌形。上面的三点,象灯光参差上出之形;中间的部分象灯缸;下面的“土”是灯柱。“皇”即“煌”的古字。本义:灯火辉煌)。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采芑》-服其命服,朱芾斯皇。 、 《书·帝命》-騐皇者,煌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