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00: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00:06
山东半岛:山东半岛是东部的一个半岛,位于山东省东部沿海,北临渤海,东濒黄海,南界胶州湾和青岛湾。它是的主要半岛之一,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经济发达和重要的港口城市(如青岛、烟台)而闻名。
山东半岛的名称来源于其地理位置在山东省的东部,历史上一直是重要的军事和贸易区域。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经济和文化重要性不断增加。
山东半岛在文化和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曲阜位于此。此外,青岛和烟台等城市的现代化发展也反映了的经济转型。
提到山东半岛,可能会联想到宽阔的海岸线、历史悠久的文化遗址和现代化的城市景观。这种结合古老与现代的特色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个人可能会有在山东半岛旅游或工作的经历,这些经历可能会影响他们对这一地区的看法和情感连接。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描述:“在山东半岛的怀抱中,海风轻拂着古老的城墙,历史的回声与现代的喧嚣交织成一幅动人的画卷。”
通过观看山东半岛的海岸线照片或聆听海浪的声音,可以增强对这一地区的感官体验和情感联想。
与其他国家的半岛(如意大利的托斯卡纳半岛)相比,山东半岛可能因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显得更加独特。
山东半岛作为一个地理和文化实体,不仅在地理学和经济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也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了解和学*这一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的地理和文化多样性。
1.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
2.
【东】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东,动也。 、 《白虎通·五行》-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 、 《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东方木也。 、 《广雅·释天》-东君,日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东。”-东邻。 、 《白虎通·情性》-东方者,阳也。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组词】
关东;旭日东升;东夏、 东朝、 东极、 东君、 东坦、 东裔、 东村女、 东方作、 东记
3.
【半】
(会意。从八,从牛。“八”是分解的意思;牛大,易于分割,所以取“牛”会意。本义:一半,二分之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半,物中分也。 、 《汉书·高帝纪上》-今汉有天下太半。 、 《汉书·项籍传》-士卒食半。 、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半匹红绡一丈绫。 、 《聊斋志异·狼三则》-身已半入,只露尻尾。
【组词】
太半、 半日;半工;半升
4.
【岛】
(形声。从山,鸟声。本义:江、湖、海洋中被水所包围而比大陆要小的一片陆地) 同本义。
字省作“岛”。
【引证】
《史记·田儋传》。集解引韦昭:“海中山曰岛。”-入海居岛中。 、 曹操《步出夏门行》-山岛竦峙。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英伦诸岛乃属冰天雪海之区。
【组词】
岛峙、 岛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