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7:37: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37:08
烦言: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令人烦恼或不快的言语,可能包含抱怨、指责或不愉快的评论。它强调了言语带来的负面情绪和影响。
烦言的词源较为直接,由“烦”和“言”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烦恼和言语。在古代文献中,烦言多用于描述不愉快的对话或言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一致。
在中国文化中,强调和谐与礼貌,烦言往往被视为不礼貌或不适当的行为。在社会交往中,避免使用烦言是维护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原则。
烦言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可能引发焦虑、愤怒或悲伤。它让人联想到冲突和不满,影响人际关系的和谐。
在日常生活中,我尽量避免使用烦言,尤其是在与家人和朋友的交流中。一次,我因为工作压力大,不小心对家人说了些烦言,事后感到非常后悔,这也让我更加意识到言语的力量和责任。
在诗歌中,烦言可以被用来表达内心的痛苦和不满:
烦言如利刃,刺穿心扉深,
言语虽无形,伤人却真真。
烦言可能让人联想到尖锐的声音和刺眼的画面,如尖叫声或刺眼的灯光,这些都是强烈的负面感官体验。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harsh words”或“bitter remarks”,它们也传达了言语的负面影响和情感。
烦言是一个强调言语负面影响的词汇,它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人际关系中的言语冲突,促进更和谐的交流。
1.
【烦】
(会意。从页(xié),从火。从“页”表示与头部有关;从“火”,表示发烧。本义:头痛发烧)。
烦躁,烦闷。
【引证】
《说文》-烦,热头痛也。 、 《素问·生气通天论》。注:“谓烦躁。”-烦则喘喝。 、 《淮南子·精神》。按,旱热也。-烦气为虫。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 、 唐·杜甫《兵车行》-新鬼烦冤旧鬼哭。(烦,愁苦。) 、 《左传·昭公元年》-至于烦乃止也已,无以生疾。
【组词】
心烦、 烦积、 烦困、 烦怨
2.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 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