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6:58: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58:20
爪牙之士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像爪子和牙齿一样的战士”,通常用来形容那些为恶势力或不正当势力服务的打手、帮凶或追随者。这个词汇带有贬义,暗示这些人是通过暴力或不正当手段来执行命令的。
在文学作品中,“爪牙之士”常用来描绘反面角色,如恶霸的打手或暴君的亲信。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盲目追随领导者或团体的人,尤其是当这些追随者的行为有害或不道德时。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政治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分析权力结构中的从属关系和执行机制。
同义词:走狗、帮凶、打手、马仔 反义词:英雄、领袖、正义之士、自由斗士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语义上与“爪牙之士”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强调负面和从属的角色,后者则强调正面和领导的角色。
“爪牙之士”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汉语,其中“爪牙”原指动物的爪子和牙齿,用于捕食和自卫,后来引申为人用来攻击和保护自己的工具或手段。在历史演变中,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形容那些为不正当目的服务的打手或追随者。
在**传统文化中,“爪牙之士”常被用来批判那些为非作歹、助纣为虐的人。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被用来批评那些盲目追随不正当权力的人,反映了社会对于正义和道德的追求。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暴力、压迫和不公正。它可能激发人们对正义的渴望和对不公正行为的反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盲目追随不正当权力的人,这时“爪牙之士”这个词汇就能很好地描述他们的行为和角色。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黑暗的角落,他是那暴君的爪牙之士,手中握着无辜者的命运。”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面容凶狠、手持武器的人,他们的形象与“爪牙之士”这个词汇紧密相关。在音乐中,可能会有一种沉重、压抑的旋律,反映出这个词汇的负面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henchman”或“lackey”,它们也用来形容那些为不正当目的服务的追随者或打手。
“爪牙之士”这个词汇在描述那些为不正当目的服务的人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传达了这些人的角色和行为,还反映了社会对于正义和道德的价值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批判不公正的行为。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盖所以将腹心之命达于~也。
1. 【爪】 鸟兽的脚爪 。多用于口语。
2.
【牙】
(象形。金文字形,象上下牙齿交错形。“牙”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槽牙)。
大牙,臼齿。古时,当唇者称齿,在辅车之后者称牙。
【引证】
《说文》-牙,牡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 、 《左传·隐公五年》。疏:“颔上大齿谓之牙。”-皮草齿牙。 、 《诗·召南·行露》-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组词】
牙祭、 牙疼咒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士】
(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士,事也。 、 《白虎通·爵》-通古今,辩然不,谓之士。 、 《汉书·食货志》-学以居位曰士。 、 《后汉书·仲长统传》-以才智用者谓之士。 、 《周书》-太子晋,胄成人,能治上官,谓之士。 、 《书·牧誓》-是以为大夫卿士。 、 《礼记·曲礼》-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 、 《马伶传》-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 唐·韩愈《原毁》-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组词】
士子、 士夫、 勇士;壮士;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