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50: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50:27
“同文共规”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使用相同的文字,遵循共同的规则”。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在文字表达和规范上的一致性,通常用于描述在教育、法律、文化等领域中,为了统一标准和促进交流而采取的措施。
在文学中,“同文共规”可以用来描述不同地区或国家在文学创作上追求统一风格或标准的努力。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可以用来解释或强调在某些情况下需要统一语言或规范的必要性。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教育,这个词汇则更为常见,用来强调制定和遵守统一标准的重要性。
“同文共规”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政治和教育实践,特别是在秦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书同文、车同轨”的政策,即统一文字和度量衡。这个成语在后来的历史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统一标准的场合。
在中国文化中,“同文共规”体现了对统一和秩序的追求,这与中国的集权传统和儒家文化中的“大同”理念相契合。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强调了在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中,统一语言和规范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
这个成语给人以秩序、统一和规范的正面联想,但也可能引发对过度标准化和缺乏多样性的担忧。在个人情感上,它可能唤起对历史统一和文化传承的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同文共规”这个成语,但在讨论教育改革、法律统一或文化传承时,这个概念是不可或缺的。例如,在推动全国性的教育改革时,确保教材和考试标准的统一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步骤。
在诗歌中,可以将“同文共规”融入对历史统一的赞美:
书同文,车同轨,
千年一统,万世规。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展示古代中国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的场景,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标准化措施。在听觉上,可以联想
削平天下,同文共规。
1. 【同】 ——见“胡同”hútòng。
2.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
3.
【共】
(会意。从廿。本义:同)。
共享,共用或共有。
【引证】
《说文》-共,同也。 、 《书·盘庚》-惟喜康共。 、 《礼记·内则》。注:“犹皆也。”-共帅时。 、 《庄子·庚桑楚》。崔注:“壹也。”-共其德也。 、 《列子·说符》。注:“同也。”-臣有所与与。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仁义者,与天下共其所有而同其利者也。 、 《论语·公冶长》-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组词】
共名、 共少、 共主、 共害
4.
【规】
(会意。金文字形,从聿从周,当系以规画之意。本义:画圆的器具,今指圆规)。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规,有法度也。从矢,从见,会意。 、 《孟子》-规矩方圆之至也。 、 《诗·沔水》序·笺-规者,正圆之器也。 、 《楚辞·离骚》-圆曰规,方曰矩。 、 《墨子·天志上》-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 、 《荀子·赋》-圆者中规,方者中矩。 、 《荀子·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组词】
规绳、 规旋、 规轮、 规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