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18: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18:20
词汇“宵寐”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宵”和“寐”。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宵寐”进行深入分析:
“宵”字通常指的是夜晚,尤其是指深夜或夜晚的时间段。“寐”字则指的是睡觉、入眠的状态。因此,“宵寐”字面意思是指在夜晚睡觉或入眠。
在文学作品中,“宵寐”可能用来描绘夜晚的宁静或人物的睡眠状态,增添一种诗意或神秘感。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文学或文化语境中。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睡眠研究中,可能会使用更具体的术语来描述睡眠状态。
“宵”字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源自甲骨文,意指夜晚。“寐”字同样古老,源自金文,意指睡觉。这两个字组合成“宵寐”,在古代文献中已有出现,如《诗经》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夜晚常被赋予神秘和诗意的色彩,因此“宵寐”这个词也常带有这种文化色彩。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夜晚的睡眠往往与思考、梦境、情感等联系在一起。
“宵寐”这个词给人一种宁静、深沉的感觉,可能让人联想到夜晚的静谧、星空的辽阔或是梦境的奇幻。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文学创作或表达中。例如,在写诗或散文时,可能会用到“宵寐”来营造一种夜晚的氛围。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宵寐之间,梦回故里,星辰作伴,月影相随。”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夜晚的星空、安静的房间或是轻轻摇曳的窗帘。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夜晚的虫鸣、远处的水声或是轻轻的呼吸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但可以找到类似的表达,如英语中的“night sleep”或“sleeping at night”。
“宵寐”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一定的文学和文化价值,虽然在日常口语中不常用,但在文学创作和表达中可以增添一种诗意和深沉的氛围。了解这个词的词源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1.
【宵】
(形声。从宀(mián),肖声。从“门”表夜间昏暗。本义:夜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宵,夜也。 、 《书·尧典》-宵中星。 、 《周礼·司寤氏》-禁宵行者。 、 《淮南子·精神》。注:“长夜之中也。”-甘暝太宵之长。 、 《尔雅·释鸟》。樊注:“夜为农驱兽者也。”-宵扈宵。 、 《诗·豳风·七月》-昼尔于茅,宵尔索宵。 、 李白《塞下曲》-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 宋·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
【组词】
宵烟、 宵宿、 宵夕、 宵中、 宵分、 宵行、 宵征、 宵朗
2.
【寐】
(形声。本义:睡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寐,卧也。 、 《诗·卫风·氓》-夙兴夜寐。 、 《诗·邶风·柏舟》-耿耿不寐。 、 《国语·晋语》-归寝不寐。 、 《公羊传·僖公二年》-寡人夜者寝而不寐。 、 《资治通鉴·唐纪》-门卒方熟寐。 、 宋·范仲淹《渔家傲》-人不寐。 、 明·魏禧《大铁椎传》-子灿寐而醒。 、 《聊斋志异·狼三则》-乃悟前狼假寐。
【组词】
夜不能寐;梦寐(睡梦)以求;寐息(睡眠;卧息、 寐寤、 寐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