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2:16: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2:16:26
词汇“垆埴”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垆埴”进行分析:
“垆埴”由两个字组成:“垆”和“埴”。
结合起来,“垆埴”可以理解为与陶土或制陶相关的土台或场所。
由于“垆埴”是一个古雅的词汇,它在现代汉语中很少使用,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可能会出现,尤其是在描述古代制陶工艺或酒店场景时。
“垆埴”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垆”和“埴”都是古代汉语中的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导致“垆埴”成为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
在古代**,制陶是一项重要的手工艺,而“垆埴”可能与这一文化背景有关。同时,酒店中的“垆”也是古代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
对于现代人来说,“垆埴”可能会带来一种古朴、传统的感觉,联想到古代的手工艺和生活方式。
由于“垆埴”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它,但在学*古代文学或历史时可能会遇到。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手工艺的诗歌时,可以使用“垆埴”来增添古雅的氛围:
垆埴之间,陶人手巧,
泥坯旋转,火光闪耀。
千年传承,技艺不老,
古韵今风,共赏陶妙。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古代的陶工在“垆埴”旁制作陶器,泥土的质感、陶轮的旋转声、火炉的热气,共同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
由于“垆埴”是一个非常特定的汉语词汇,它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在描述类似的手工艺或场景时,可能会有类似的表达。
“垆埴”作为一个古雅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汉语的丰富性和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学*语言和文学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语言的演变。
1.
【垆】
黑色坚实的土壤。
【引证】
《说文》-垆,刚土也。从土,卢声。 、 《周礼·草人》-埴垆用豕。 、 《淮南子·地形》-垆土人大。 、 《书·禹贡》-下土坟垆。
【组词】
垆土
古时酒店里安放酒瓮的土台子。 同: 罏
【引证】
《南史·谢几卿传》-诣道边酒垆。 、 唐·韦庄《菩萨蛮》-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2.
【埴】
细腻的黄粘土。
【引证】
《说文》-埴,黏土也。从土,直声。 、 《书·禹贡》-厥土赤埴坟。 、 《考工记》-博埴之工二。 、 《庄子·马蹄》-我善治埴。 、 《淮南子·齐俗》-若玺之抑埴。 、 《湘源二妃庙碑》-桴木负埴,载流于。
土地。
【引证】
《法言·修身》-埴索涂,冥行而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