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26: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26:22
词汇“[炊臼之痛]”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从字面意思来看,“炊臼”指的是用来舂米的石臼,而“之痛”则表示与之相关的痛苦或困扰。结合这两个词,我们可以推测“炊臼之痛”可能指的是与日常生活中的劳动或家庭琐事相关的痛苦或烦恼。
“炊臼之痛”字面意思是指与炊事、舂米等家务劳动相关的痛苦或困扰。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可能在一些描述农村生活、家庭劳动或传统文化的作品中偶尔出现,用以表达对日常劳作的感慨或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怀念。
由于“炊臼之痛”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详。可能是由描述农村生活的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炊臼是农村家庭常见的工具,代表着勤劳和朴素的生活。因此,“炊臼之痛”可能被用来表达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感慨或对传统价值的怀念。
该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农村的田园风光、家庭的温馨以及劳动的辛苦。它可能唤起人们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的尊重。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个人应用的例子较少。可能在描述个人或家庭生活经历时,用以表达对日常劳作的感慨。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炊臼之痛”来描绘农村生活的艰辛和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怀念:
晨曦微露,炊烟袅袅,
炊臼之痛,岁月悠悠。
石臼轻响,稻香四溢,
勤劳双手,编织生活。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农村家庭清晨劳作的画面,炊烟、石臼、稻谷等元素构成一幅温馨而朴素的场景。听觉上,可以联想到石臼舂米的声音,以及清晨鸟鸣和家人的交谈声。
由于“炊臼之痛”是中文特有的词汇,其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不过,类似的表达在其他文化中也有,如描述家庭劳动的辛苦或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怀念。
“炊臼之痛”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它反映了中文中对农村生活和家庭劳动的特定表达。虽然它在日常交流中不常用,但在文学创作和描述特定生活场景时,它可以提供一种富有情感和文化内涵的表达方式。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的多样性和深度。
辛丑仲春,余遭炊臼之痛,同人和悼亡诗甚多。
1.
【炊】
(形声。从火,吹省声。本义:烧火做饭)。
同本义。
【引证】
《公羊传》-析骸而炊之。 、 《汉书·枚乘传》-一人炊之。 、 《史记·封禅书》。注:“先炊,古炊母之神也。”-先炊之属。 、 杜甫《石壕吏》-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组词】
炊米、 炊人、 炊妇、 吹家子、 吹沙成饭
2.
【臼】
(象形。小篆字形,象舂米器具形,中间的四点表示有米。本义:中部下凹的舂米器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臼,舂也。古者掘地为臼,其后穿木石。 、 《易·系辞下》-断木为杵,掘地为臼。 、 贾思勰《齐民要术》-择满臼,舂之而不碎。
【组词】
臼杵、 臼塘、 臼中无釜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痛】
(形声。从疒,甬声。疒(chuáng),与疾病有关。本义:疼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痛,病也。 、 《易·说卦》-坎为耳痛。 、 《韩非子·喻老》-桓侯体痛。 、 汉·王充《论衡·订鬼篇》-身体痛。 、 、
【组词】
痛不欲生;痛定思痛;创巨痛深;累得酸痛;痛毒、 痛疾、 痛脚、 痛煞、 痛痹、 痛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