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22: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22:27
词汇“甄女”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文学或历史语境。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甄女”字面意思是指经过甄选的女子,通常指的是在古代宫廷中经过严格选拔的女子,可能用于宫廷服务或作为妃嫔。
“甄”字在古代有选拔、鉴别之意,“女”即女子。该词汇可能源自古代宫廷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逐渐降低。
在古代**,宫廷文化中对女子的选拔极为重视,甄女制度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美貌和才艺的重视。
该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宫廷的华丽与神秘,以及女性在其中的角色和命运。
在现代生活中,该词汇几乎不使用,除非在特定的历史或文化讨论中。
在创作中,可以将“甄女”作为古代宫廷故事中的角色,展现其选拔过程和宫廷生活。
结合古代宫廷的视觉元素,如宫殿、服饰,以及古乐,可以更好地理解“甄女”的语境和情感。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存在类似的女性选拔制度,如日本的“女御”,但具体词汇和制度细节会有所不同。
“甄女”作为一个古代词汇,反映了古代宫廷文化中对女性的选拔和评价标准。在现代语言学*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历史文化背景,但在日常表达中并不常用。
1.
【甄】
(形声。从瓦。从“瓦”与陶器有关。本义:制做陶器的转轮)。
同本义。
【引证】
《汉书·董仲舒传》-如泥之在钧,唯甄者之所为。 、 晋·潘尼《释奠颂》-若金受范,若埴(陶土)在甄。 、 《后汉书》-甄陶品类。
2.
【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敛手跪着的人形。本义:女性, 女人,与“男”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育说:“对文则处子曰女,适人曰妇。”-女,妇人也。 、 《诗·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 贾谊《论积贮疏》-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男女衣著。 、 《韩非子·亡征》-男女无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如倩女之靧。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男女奔窜。
【组词】
女陪堂、 女先儿、 女红、 女冠、 女兄、 女伯、 女嬖、 女隶、 女中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