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21:53: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21:53:34
“德音莫违”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好的声音或言论不要违背。基本含义是指应该听从或遵循正确的意见或建议,不要违背道德或正义的原则。
在文学中,“德音莫违”常用于强调遵循道德规范和正确的行为准则。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或教育性的对话中可能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伦理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强调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的重要性。
“德音莫违”源自**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道德和正义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在汉语中保持了其核心意义,但在使用频率和语境上可能有所变化。
在**文化中,“德音莫违”与儒家伦理紧密相关,强调个人和社会的道德责任。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用于教育和引导人们遵循正确的道德和行为准则。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道德、正义和责任感。它鼓励人们做出正确的选择,遵循高尚的道德标准。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团队项目中遇到分歧,最终我们决定遵循“德音莫违”的原则,选择了最符合团队利益和道德标准的方案。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德音莫违,心灯长明,照亮前行的路,不迷失方向。”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智者在向年轻人传授智慧的场景,背景是宁静的山水,象征着道德和智慧的传承。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悠扬的古琴声,传达出宁静和智慧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用“Follow the right path”或“Stay true to your moral compass”来表达,强调遵循内心的道德指南。
“德音莫违”是一个强调道德和正义的成语,它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都有其重要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要始终遵循正确的道德原则,做出明智的选择。
德音莫为,及尔同死。
1.
【德】
(形声。从彳(chì),惪(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德,升也。 、 《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君子德车。
2.
【音】
(指事。从言含一。甲骨文“言、音”互用,金文、小篆在“言中加一横,表示所发之音。本义: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 、 《白虎通·礼乐》-八音。一说笙、祝、鼓、箫、琴、埙、钟、磬也。 、 《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成文,谓之音。 、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夫音,乐之舆也。 、 《庄子》-鸡狗之音相闻。 、 宋·苏轼《石钟山记》-北音清越。 、 清·姚鼐《登泰山记》-鸟兽音迹。
【组词】
音颡、 音强、 音制、 音频
3.
【莫】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日,从茻(mǎng)。太阳落在草丛中,表示傍晚天快黑了。是“暮”的本字。本义:日落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莫,日且冥也。 、 《广雅》-莫,夜也。 、 《诗·齐风·东方未明》-不夙则莫。 、 《诗·大雅·抑》-谁夙知而莫成? 、 《诗·周颂·臣工》-维莫之春。 、 《礼记·文王世子》-及莫又圣。 、 《战国策·齐策》-旦莫日进食。 、 《书·洪范》-星辰莫同。 、 宋·苏轼《石钟山记》-莫夜月明。 、 《论语·先进》-莫春者。
【组词】
莫夜
4.
【违】
(形声。从辵(chuò),韦声。本义:离开;背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违,离也。 、 《尔雅》-违,远也。 、 《诗·邶风·谷风》。传:“离也。”-中心有违。 、 《书·酒诰》-薄违农父。 、 《楚辞·离骚》-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
【组词】
违别、 违离、 违恋、 违阔、 违署、 违远、 违间、 违弃、 违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