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50: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50:12
洛阳伽蓝记:这是一部古代的文献,由北魏时期的杨衒之编撰。该书记录了北魏时期洛阳城内外的**寺庙及其历史、传说和相关人物的故事。伽蓝在梵文中意为“寺庙”,因此“洛阳伽蓝记”直译为“洛阳的寺庙记录”。
在文学语境中,“洛阳伽蓝记”常被引用作为研究北魏时期**文化和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在口语中,这个词组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学术讨论或历史讲座中会频繁出现。
同义词:寺庙志、寺院史 反义词:无直接反义词,但可以对比非**文献,如官方编年史。
“伽蓝”源自梵文“ग्राम”(grāma),意为“村庄”或“社区”,在文献中特指“寺庙”。随着传入,这个词逐渐被汉化并用于指代寺庙。
在北魏时期,在洛阳极为盛行,许多寺庙被建造和维护。《洛阳伽蓝记》的编撰反映了当时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文化与政治、经济的紧密联系。
提到“洛阳伽蓝记”,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艺术、建筑和历史。这种联想可能会激发对古代文化和**的敬畏和好奇。
在历史课程中,我曾深入研究《洛阳伽蓝记》,这让我对北魏时期的**文化和社会结构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洛阳的伽蓝,古钟悠扬,岁月在石阶上轻轻流淌。”
想象一座古老的寺庙,钟声悠扬,石阶上覆盖着青苔,这种场景可以通过视觉艺术或音乐来表达。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文献可能包括日本的“寺院志”或印度的“圣地记录”,它们都记录了各自文化中的寺庙和相关历史。
“洛阳伽蓝记”不仅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也是了解古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窗口。通过学和分析这个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的**、文化和历史。
1.
【洛】
(形声。从水,各声。本义:水名。指洛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洛,洛水,出左冯翊归德北夷界中,东南入渭。
2.
【阳】
(形声。从阜,昜(yáng)声。从阜,与山有关。本义:山南水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阳,高明也。 、 《谷梁传·僖公二十八年》-山南为阳,水北为阳。 、 《尔雅》-山东曰朝阳,山西曰夕阳。 、 《周礼·柞氏》。注:“生于山南为阳木。”-利刊阳木而火之。 、 《列子·汤问》-河阳之北。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华山之阳。 、 清·姚鼐《登泰山记》-阳谷皆入汶。 、
【组词】
衡阳(在衡山之南),洛阳(在洛河之北、 阳陆、 阳濒、 阳林、 阳木、 阳柯、 阳崖、 阳坡
3.
【伽】
(形声。从人,加声。翻译佛经多用为人名,故从“人”)。
梵语僧加蓝摩的略称,佛教寺院的通称
【引证】
《英烈传》-我不如走到伽蓝殿中,问个终生的吉凶。
4.
【蓝】
(形声。从艸,监声。本义:蓼蓝)。
同本义 。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形似蓼而味不辛,干后变暗蓝色,可加工成靛青,作染料。叶也供药用。又泛指叶含蓝汁可制蓝靛作染料的植物。
【引证】
《说文》-蓝,染青草也。 、 《诗·小雅·采绿-终朝采蓝。 、 《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唐·白居易《忆江南》-春来江水绿如蓝。
【组词】
木蓝、菘蓝、马蓝等
5.
【记】
(形声。从言,己声。本义:记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记,疏也。 、 《广雅》-记,识也。 、 《礼记·内则》-记有成。 、 《礼记·学记》-记间之学。 、 《后汉书·应奉传》-凡所经履,莫不暗记。 、 宋·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吾记天圣中。 、 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望中犹记。
【组词】
记混了;记错了;切记;牢记;铭记;记不清;记省、 记心、 记念、 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