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21: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21:32
词汇“早晌”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在**北方方言中使用,尤其是在河北、山东等地的口语中较为常见。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早晌”进行深入分析:
“早晌”字面意思是“早晨”或“上午”。在方言中,它通常指的是一天中的早晨到中午这段时间。
“早晌”一词源于汉语方言,具体词源不详,但其结构反映了汉语中时间词汇的常见构成方式,即“早”表示时间的前段,“晌”在方言中表示一段时间。
在**北方农村,人们常常根据“早晌”来安排日常活动,如农作物的种植和收割,以及家庭的生活节奏。
“早晌”这个词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让人联想到清晨的露水、鸟鸣和初升的太阳。
在北方生活时,我常常听到邻居们说“早晌好”,这是一种早晨打招呼的方式,充满了亲切和温暖。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早晌”:
早晌的微风轻拂过稻田,
金黄的麦浪随风起舞。
想象一幅画面:清晨的阳光洒在绿油油的田野上,鸟儿在枝头欢唱,这样的场景与“早晌”紧密相连。
在英语中,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morning”或“forenoon”来大致表达“早晌”的意思。
“早晌”这个词虽然不是普通话中的常用词汇,但在特定地区和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指示时间,还承载着人们对清晨美好时光的情感和记忆。在学语言时,了解和掌握这样的方言词汇,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惯。
1.
【早】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日”,下面是“甲”。“甲”的最早写法象“十”,指皮开裂,或东西破裂。“早”即天将破晓,太阳冲破黑暗而裂开涌出之意。本义:早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早,晨也。 、 《诗·召南·小星》疏-晨初为早。 、 《老子》-是谓老服。 、 唐·韩愈《原毁》-早夜以思。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早莺争暖树。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早暮咈吾耳。 、 《聊斋志异·促织》-早出暮归。
【组词】
清早、 明早、 早出晚归、 起早贪黑;早天、 早角、 早朝、 早膳、 早霞、 早堂、 大清早
2.
【晌】
白天。
【引证】
粱斌《红旗谱》-春兰!没晌没夜的,你干什么哩?
片刻,一会儿。泛指比较短的一段时间。
【引证】
王实甫《西厢记》-半晌恰方言。
【组词】
半晌、 一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