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37: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37:06
“彀弓”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拉满弓”。在古代,弓箭是重要的武器和狩猎工具,因此“彀弓”指的是将弓弦拉到最大限度,准备发射箭矢的状态。这个动作要求力量和技巧,因此“彀弓”也常用来比喻做好准备,随时可以行动的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彀弓”常用来形容紧张的气氛或人物的备战状态,如“战士们彀弓待发,准备迎战敌人”。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军事或体育(如射箭)领域,它是一个专业术语。
“彀”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多重含义,包括“满”、“足够”等,而“弓”则是指弓箭的弓。两者结合,形成了“彀弓”这个词汇,主要描述弓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用法逐渐固定,主要用于描述准备发射箭矢的动作。
在**古代,弓箭是重要的军事和狩猎工具,因此“彀弓”这个词汇与军事文化和狩猎文化紧密相关。它不仅体现了古代人们对武器的掌握,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界的征服欲望。
“彀弓”这个词汇给人以紧张、准备和力量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古代战士的英勇和猎人的机敏,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一种即将爆发的能量。
在观看古装战争电影时,经常可以看到战士们彀弓待发的场景,这让我深刻感受到古代战争的紧张和残酷。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彀弓”来比喻人的决心和准备:
心似彀弓弦紧绷,
志在千里不放松。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战士在晨曦中彀弓瞄准,背景是朦胧的战场。这样的场景可以搭配紧张的背景音乐,增强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raw the bow”或“pull the bow to its full extent”,这些表达也强调了弓的状态和准备发射的动作。
“彀弓”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动作,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内涵。在学*汉语和理解文化的过程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让我对古代的军事和狩猎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1.
【彀】
张满弓。
【引证】
《说文》-彀,张弩也。 、 《汉书·周亚夫传》-彀弓弩,持满。 、 《孟子·告子上》-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
箭靶。
【引证】
《管子·小称》-羿有以感弓矢,故彀可得而中也。
2.
【弓】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弓形,有弓背和弓弦,后省去弓弦,只剩下弓背,隶变后变成现在的“弓”字。“弓”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弓”的字多与“弓箭”有关系。本义:射箭或打弹的器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弓,兵也,所以发矢。 、 《正字通》-弓,揉木而弦之以发矢。 、 《楚辞·九歌·国殇》-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 《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 《韩非子·扬权》-毋弛而弓,一栖两雄。 、 汉·贾谊《过秦论》-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 唐·杜甫《兵车行》-行人弓箭各在腰。 、 毛泽东《沁园春·雪》-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组词】
弓手、 弓壶、 弓号、 弓剑、 弓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