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3:50: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3:50:11
“不谓”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为“不认为”或“不称之为”。它通常用来表达对某事物或情况的否定性评价或判断。
在文学作品中,“不谓”常用于表达作者对某事物的独特见解或批判态度。例如,在古典文学中,作者可能用“不谓”来表达对传统观念的挑战。 在口语中,“不谓”可能用于表达个人的怀疑或不同意,但使用频率相对较低,更多见于书面语。 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学术论文中,“不谓”可能用于严谨地表达对某观点的否定。
同义词:不认为、不称、不以为 反义词:认为、称、以为
“不谓”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结构为“不”(否定词)+ “谓”(称、认为)。随着语言的发展,其使用逐渐固定在书面语中,尤其在文学和学术领域。
在**传统文化中,“不谓”常用于表达对权威或传统的挑战,体现了批判性思维。在现代社会,它也常用于表达对新兴事物或观念的审慎态度。
“不谓”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审慎和批判性的。它可能引发对事物深层次思考的联想,鼓励人们不轻易接受表面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使用“不谓”来表达对某个流行观点的质疑,这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问题的多面性。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不谓”来表达对传统美的挑战:
不谓春光无限好,
独爱秋叶静美时。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秋叶的画面,配以宁静的音乐,来表达“不谓”所蕴含的深沉和独立思考的氛围。
在英语中,“不谓”可以对应为“not consider”或“not call”,但其使用语境和情感色彩可能有所不同。
“不谓”是一个富有深意的词汇,它不仅用于表达否定,还鼓励人们进行深入思考和批判性分析。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思想和情感。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谓】
(形声。从言,胃声。本义:告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谓,报也。 、 《汉书·霍光传》。注:“告语也。”-人以谓霍氏。 、 《战国策·赵策》-太后明谓左右。 、 《战国策·魏策》-谓安陵君曰。 、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谓岛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