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28: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28:14
毛草纸:毛草纸是一种粗糙的纸张,通常由稻草、麦秆或其他植物纤维制成,质地较粗糙,表面不平整,常用于包装、书写等。
毛草纸的词源可能与它的制作材料和工艺有关,早期人们使用稻草、麦秆等植物纤维制作纸张,这些纸张质地粗糙,因此得名。随着技术的发展,纸张的质地和用途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毛草纸可能与古代的书写和记录方式有关,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物质条件和文化水平。
毛草纸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朴素和自然的生活方式,也可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原始的美感。
在现代生活中,毛草纸可能被用于一些环保或手工制作的场合,如包装、手工书等。
在诗歌中,毛草纸可以被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
毛草纸上,岁月留下的痕迹, 每一笔,都是时间的诗。
毛草纸可能让人联想到粗糙的纹理和自然的色彩,视觉上给人一种朴素的感觉。听觉上,可能让人联想到纸张摩擦的声音。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粗糙纸张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用途,但都反映了各自文化中对纸张的不同需求和审美。
毛草纸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特定类型的纸张,还承载了文化和历史的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和历史。
1.
【毛】
(象形。金文字形。“毛”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毛”的字多与皮毛有关。本义:眉毛、头发、兽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毛,眉发之属及兽毛也。 、 《礼记·檀弓》。注:“二毛,鬓发斑白。”-不获二毛。 、 《周礼·司仪》-王燕则诸侯毛。 、 《素问·欬论》-皮毛者,肺之合也。 、 《周礼·大司徒》-其动物宜毛物。 、 《周礼·校人》-毛马而颁之。 、 《诗·小雅·信南山》-以启其毛。 、 《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焉傅? 、 《韩非子·五蠹》-胚不生毛。 、 《汉书·李广苏建传》-与旃毛并咽。 、 唐·李朝威《柳毅传》-大小毛角。 、 《资治通鉴·唐纪》-矢如猬毛。 、 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组词】
毛女、 毛连、 刚毛、 毫毛、 毛笔、 毛羽、 毛戴、 毛脉、 毛悚、 毛蓬蓬、 毛楂楂、 毛发不爽、 毛耸
2.
【草】
(形声。从艸,早声。小篆艸,象两棵草形,是草的本字。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说文》:“草,草斗,栎(lì)实也”(栎实:栎树的荚果,即皂角)。借为“草木”之“草”以后,则另造“皂”字来代替。本义:栎实)。
草本植物的总称。
【引证】
《说文》-艸,百卉也。从二屮。会意。经传皆以草为之。汉书多以屮为之。 、 《吕氏春秋·任地》。注:“草,秽也。”-大草不生。 、 《吕氏春秋·本味》-草食者羶。 、 《楚辞·悲回风》。注:“生曰草。”-草苴比而不芳。 、 唐·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组词】
除草;粮草、 野草遍地;寸草不留;青草;牧草;茅草;草厅、 草莽
3.
【纸】
(形声。从糸(mì),氏声。纸的原料本是破旧的丝绵,故从糸。本义:纸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潎絮一苫也。造纸昉于漂絮以苫荐而成之,后汉蔡伦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巾魚网为之。今亦用竹质木皮,其细者,有致密竹帘荐焉。-纸,絮也,一曰苫也。 、 《后汉书·贾逵传》-[帝]令逵自选《公羊》严、颜诸生高才者二十人,教以《左传》,与简纸经传各一通。
【组词】
纸撚儿、 纸标儿、 纸筋、 纸阄、 纸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