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1:11: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1:11:49
词汇“危乡”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危”和“乡”。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对“危乡”进行深入分析。
“危乡”字面意思是指危险或不安定的地方,特别是指家乡或故乡处于危险或不稳定的状态。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忧虑或不安的情感色彩。
“危”字在古代汉语中已有危险、不安的含义,“乡”字则指家乡或乡村。两个字组合成“危乡”,强调了家乡的危险状态。随着社会变迁,这个词汇的用法和含义也有所扩展。
在**传统文化中,家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因此“危乡”这个词汇在表达对家乡的担忧和关怀时尤为有力。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和社会变迁,“危乡”也可能指代那些面临发展挑战的乡村地区。
“危乡”这个词汇往往带有一种深沉的忧虑和无奈,让人联想到远离家乡、面对困境的孤独和无助。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某人的家乡正面临某种危机,如自然灾害或社会动荡,他们可能会用“危乡”来表达自己的担忧和不安。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危乡”来增强情感表达,如:
月下独酌思危乡,
星光点点照孤影。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破败的乡村景象,或者在音乐中,可以使用悲伤的旋律来表达“危乡”的情感。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危乡”的词汇,但可以通过描述家乡的危险状态来传达相似的情感。
“危乡”这个词汇在表达对家乡的担忧和关怀时非常有力,它不仅是一个描述性的词汇,也是一个情感丰富的表达工具。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语言的深度和丰富性。
1.
【危】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人,中间是山崖,下面腿骨节形。人站在山崖上,表示很高。本义:在高处而畏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危,在高而惧也。 、 《鬼谷子》。注:“山高也。”-决危而美名者。 、 《国语·晋语》。注:“高险也。”-榣木不生危。 、 《孝经》。郑注:“殆也。”-高而不危。
2.
【乡】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
【引证】
《说文》-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 、 《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五州为乡。 、 《广雅》-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 、 《礼记·王制》-习乡尚齿。 、 《庄子·逍遥游》-行比一乡。 、 《左传·庄公十年》-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