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9:49: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9:49:35
词汇“履坦”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文的词汇组合。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履坦”的字面意思可能是“走在平坦的道路上”。其中,“履”指的是行走或踏,而“坦”则表示平坦、没有障碍。
由于“履坦”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文或特定的文学作品中,它可能用来形容行走顺畅或比喻事情进展顺利。
由于“履坦”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可能不明确。它可能是由两个常用汉字组合而成的古文表达。
在古代**文化中,行走平坦的道路往往被视为吉祥和顺利的象征。因此,“履坦”可能在某些文学作品中用来表达这种吉祥的寓意。
“履坦”给人一种平稳、顺畅的感觉,可能让人联想到无忧无虑、一帆风顺的生活状态。
由于“履坦”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它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履坦”来创造一种平和的意境:
晨曦微露,履坦而行,
心随风轻,步履从容。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条平坦的道路延伸至远方,给人一种宁静和希望的感觉。听觉上,可能联想到轻柔的风声或平静的脚步声。
由于“履坦”是一个中文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不过,类似的概念在其他文化中也有表达,比如英语中的“smooth journey”或“easy path”。
“履坦”作为一个古文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蕴含的平稳、顺畅的意境在文学创作中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通过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表达方式,并在现代语境中创造性地使用它。
1.
【履】
(会意。小篆字,从尸,即人;从彳(chì),表示与行走有关。履在战国以前一般只作动词用。一般用“屦”称鞋子。用“鞋”是唐以后的事了。本义:践踏)。
同本义。
【引证】
《易·坤》-履霜,履虎尾。 、 《诗·魏风·葛屦》-可以履霜。 、 《礼记·玉藻》-履蒯席。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地履其黄。 、 《庄子·养生主》-足之所履。
【组词】
履危、 履亩、 履虎尾、 履迹、 履霜、 涉水如履平地;履冰、 履冰狐、 履坦、 履虚、 履薄行走
2.
【坦】
(形声。从土,旦声。本义:平而宽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坦,安也。 、 《易·履》-道坦坦。 、 《广雅》-坦坦,平也。 、 《管子·板法》。注:“平也。”-坦气修通。
【组词】
平坦、 坦夷、 坦坦、 坦迤、 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