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14: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14:39
勃然变色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人的脸色突然改变,通常是因为愤怒、惊讶或恐惧等强烈的情绪反应。这个成语强调了情绪变化的突然性和显著性。
勃然变色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情绪变化描述的传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情绪突变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情绪的控制被视为一种美德,因此勃然变色有时被看作是不够成熟或不够稳重的表现。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强烈的情绪反应也可能被理解为真诚和直接的表达。
勃然变色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紧张和不安,因为它通常与负面情绪相关。联想上,我会想到电视剧中角色在关键时刻的情绪爆发,或者是现实生活中人们面对突发**时的真实反应。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在会议上,当我的提案被突然否决时,我勃然变色,感到非常沮丧和愤怒。这次经历让我意识到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当真相揭开,
他的脸,勃然变色,
如秋叶骤然凋零,
心中的风暴,无声咆哮。
视觉上,勃然变色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人脸部肌肉的紧张和扭曲,或者是面部颜色的突然变化。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紧张的音乐或突然的沉默。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turn pale" 或 "blush with anger",这些表达也描述了情绪导致的面部颜色变化,但可能没有勃然变色所强调的突然性和剧烈性。
勃然变色这个成语在描述情绪变化时非常生动和有力。它不仅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情绪反应的生理表现,也让我意识到在表达情绪时需要注意的方式和场合。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的词汇量,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孟子)曰:‘君有大过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王勃然变乎色。
重耳~,搁杯不饮。
1.
【勃】
(形声。从力,孛(bèi)声。本义:排,推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勃,排也。 、 《广雅》。今苏俗语以力旋转物曰勃。-勃,展也。
【组词】
勃郁、 勃屑
兴起;旺盛。
【引证】
马融《长笛赋》-气喷勃以布覆兮。 、 《广雅》-勃勃,盛也。 、 《荀子·非十二子》。注:“兴起貌。”-勃然平世之俗起焉。
【组词】
蓬勃、 勃腾腾、 勃勃
2.
【然】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引证】
《说文》-然,烧也。
3.
【变】
(形声。从攴(pū),孌(luán)声。本义:变化,改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变,更也。 、 《小尔雅》-变,易也。 、 《白虎通》-变者,非常也。 、 《易·系辞》-一阖一辟谓之变。 、 《吕氏春秋·察今》-病变而药不变。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三国志·诸葛亮传》-无下有变…百姓熟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不得已,变姓名。
【组词】
变文协韵、 天气突变;巨变、 变豹、 变宫
4. 【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