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3:26: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3:26:56
“强而示弱”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一个实际上很强的人或事物,故意表现出弱的样子。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策略性的行为,即通过故意示弱来迷惑对手,使其放松警惕,从而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在文学作品中,“强而示弱”常用于描述智谋或策略,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多次使用此策略。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特定情况下故意表现得不如实际能力。在专业领域,如军事策略、商业谈判等,这个词汇也常被用来描述一种战术。
同义词“韬光养晦”强调隐藏实力,等待时机,而“装腔作势”则更多指故意做作,不真实。反义词“锋芒毕露”和“显山露水”则分别指过于显露自己的实力和意图。
“强而示弱”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兵法和策略思想,如《孙子兵法》中提到的“能而示之不能”,即是一种类似的策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成为描述策略性行为的常用词汇。
在中国文化中,“强而示弱”体现了中庸之道和深思熟虑的智慧。这种策略在社会交往和商业竞争中被认为是一种高明的手段,能够避免过早暴露自己的实力,从而在关键时刻取得优势。
这个词汇给人以深思和策略性的联想,让人想到那些在幕后运筹帷幄,不轻易显露真实意图的智者。它也让人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保持冷静,等待时机反击的人。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在团队项目中强而示弱,最终在关键时刻展现出惊人的能力,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信任。
在诗歌中,可以将“强而示弱”融入描述自然界的现象,如“林中猛虎,强而示弱,潜伏草丛,待猎物自投罗网。”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只猛虎潜伏在草丛中,表面上看起来平静无害,实际上是在等待猎物。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段低沉而神秘的旋律,来表现这种策略性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策略可以用“playing possum”来描述,意指装死或假装无害,以逃避危险或欺骗对手。
“强而示弱”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策略和智慧,也反映了在复杂环境中保持低调和耐心
凡与敌占,我众强,可伪示怯弱,以诱之来与我战;吾以锐卒击之,其军必败。
1.
【强】
强制,强迫。
【引证】
《考工记·梓人》-强饮强食。 、 《左传·文公十年》-三君皆将强死。
【组词】
强匄、 强媒硬保、 强劝架、 强邀、 强风情、 强为、 强起
劝勉。
【引证】
《周礼·司谏》。注:“犹劝也。”-强之。 、 《孟子》-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矣。
2.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3.
【示】
(会意。小篆字形,“二”是古文“上”字,三竖代表日月星。甲骨文本作“T”,象祭台形。“示”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其义多与祭祀、礼仪有关。本读(qí)。本义:地神。引申义:让人看,显示)。
显现;表示。
【引证】
《华严经音义》-示,现也。 、 《说文》。古文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 、 《苍颉篇》-示,现也。 、 《战国策·秦策》-武王示之病。 、 《楚辞·怀沙》-穷不得所示。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 《三国演义》-斩使以示威。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
【组词】
示像、 示疾、 示现、 示贬于褒、 示重、 示问、 示俭、 示优、 示惩、 示怀、 示导、 示诲
4.
【弱】
(会意。小篆字形,两把弯曲的弓,“彡”(shān)象毛羽之形,合起来表示柔弱。本义:气力小;势力差)。
同本义。与“强”相对。
【引证】
《说文》-弱,桡也。上象桡曲,彡象毛氂桡弱也。 、 《易·大过》-栋桡,本末弱也。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颉遇王子弱焉。 、 《淮南子·原道》-志弱而事强。 、 《孙子·谋攻》-辅隙者则国必弱。 、 《左传·哀公十年》-众散为弱。 、 《商君书·错法》-有土者不可以言贫,有民者不可以言弱。 、 《周书·武顺》-两争曰弱。 、 陈寿《隆中对》-然操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 《老子》-弱者道之用。 、 陶潜《游斜川》-弱湍驰文舫,闲谷矫鸣鸥。
【组词】
弱植、 弱道、 弱人、 弱湍、 弱力、 弱才、 弱孤、 弱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