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3:50: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3:50:23
歌功颂德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歌颂功绩,赞美德行”。它通常用来形容对某人或某团体的功绩和品德进行赞美和颂扬,尤其是在政治、历史或**背景下。
在文学作品中,歌功颂德 常用于描述对英雄、领袖或历史人物的赞美。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尤其是在批评某些人过度自我吹嘘或被他人过分赞扬时。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政治学,这个词汇用于严肃地评价和记录重要人物的贡献。
同义词在表达赞美时可能更加具体或情感化,而反义词则完全相反,用于表达负面评价。
歌功颂德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具体来源难以考证,但在许多古代文献和历史记录中都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扩展,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歌功颂德** 与尊重和纪念历史人物的传统紧密相关。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于政治宣传或公众教育,以强化某些价值观或历史观念。
这个词汇可能引发对权威和传统的尊重感,但也可能让人联想到过度赞美或不真实的宣传。个人可能会根据具体语境和自身经历,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歌功颂德 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讨论历史或政治话题时。个人经历中,可能更多是在阅读历史书籍或参与相关讨论时遇到这个词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岁月的长河中,歌功颂德的声音,如同古钟的回响,穿越时空,永存人心。”
视觉上,歌功颂德 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石碑或纪念碑,上面刻有赞美的话语。听觉上,可能让人想起庄严的颂歌或赞歌。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sing the praises of" 或 "extol the virtues of",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基本含义相似。
歌功颂德 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中有着不同的应用和情感色彩。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和历史,同时在语言表达上也能更加丰富和精确。
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保持艰苦奋斗作风,制止~现象。
1.
【歌】
(形声。从欠,哥声。从“欠”,表示与口有关系。本义: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歌,咏也。 、 《说文系传》-歌者,长引其声以诵之也。 、 《易·离》-不鼓缶而歌。 、 《虞书》-歌永言。 、 《礼记·乐记》-歌咏其声也,长言也。 、 《诗·魏风·园有桃》传-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昔者,舜鼓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 、 《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 《战国策·齐策》-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组词】
对歌、 高歌、 歌吹、 歌鼓、 歌戏
2.
【功】
(会意。从力,工声。“工”亦兼表字义,表示用力从事工作。本义:功绩,功业;功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功,以劳定国也。 、 《周礼·司勋》-国功曰功。 、 《史记·项羽本纪》-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 《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战国策·赵策》-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组词】
功誉、 功行、 功化、 功成名就
3.
【颂】
(形声。从页(xié),公声。从“页”的字一般与“头”有关。本义:容貌,仪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颂,貌也。 、 《汉书·儒林传》-鲁徐生善为颂。 、 《杨统碑》。经传皆以容为之。-庶考斯之颂仪。
4.
【德】
(形声。从彳(chì),惪(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德,升也。 、 《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君子德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