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21: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21:42
词汇“寝梦”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可能的含义和用法出发。
“寝梦”字面意思是指在睡眠中做的梦。其中,“寝”指的是睡觉,“梦”则是指在睡眠中产生的幻象或体验。
由于“寝梦”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不太常见。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深沉的梦境或与睡眠相关的神秘体验。在口语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做梦”或“梦见”等更为常见的表达。
“寝”字源自古代汉语,意为睡觉,而“梦”字则一直用来表示睡眠中的幻象。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寝梦”这个词汇,但其使用频率较低,可能是因为“做梦”等表达更为直接和常用。
在传统文化中,梦境常常被赋予特殊的意义,被认为是神灵或祖先的启示。因此,“寝梦”可能在某些文化或背景下被赋予更深的象征意义。
“寝梦”可能让人联想到夜晚的宁静、梦境的神秘以及睡眠的深沉。它可能带有一种超现实或梦幻的情感色彩。
由于“寝梦”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寝梦”来营造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在夜的深渊,我沉入寝梦,
星辰在梦中轻语,月光洒落。
“寝梦”可能让人联想到夜晚的宁静、梦境的神秘以及睡眠的深沉。可以通过柔和的灯光和轻柔的音乐来营造这种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寝梦”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nightmare”(噩梦)或“dream”(梦)在英语中更为常见。
“寝梦”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用,但在文学创作或特定语境中,它可以用来表达深沉的梦境体验。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的多样性。
1.
【寝】
(形声。从宀,侵声。本义:睡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寢,卧也。 、 《礼记·曲礼上》-寝毋伏。 、 《论语·公冶长》-宰于昼寝。 、 《公羊传·僖公二年》-寡人夜者寝而不寐。 、 《战国策·齐策》-暮寝而思之。 、 《资治通鉴·唐纪》-元济尚寝。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寝必重褥。 、 清·魏禧《大铁椎传》-既同寝。
【组词】
寝不成寐、 寝不安席、 寝卧、 寝床、 寝息、 寝衾、 寝宿、 寝饭、 寝兴、 寝膳、 寝燕
2.
【梦】
(会意。小篆字形,由“宀”(房子)、“爿”(床)、“夢”(不明也)三字合成。意为夜间在床上睡觉,眼前模糊看不清,即作梦。“夢”由“苜”(mò,眼看不清)、“宀”(人的变形)、“夕”(晚间)三字会意。本义:睡眠中的幻象)。
同本义。
【引证】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妇梦中咳嗽。 、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人作》-铁马冰河入梦来。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形诸梦。 、 清·林觉民《与妻书》-梦中得我。
【组词】
梦迷、 梦梦铳铳、 梦梦查查、 梦思、 梦中梦、 梦中、 梦语、 梦啼妆泪红阑干(梦中啼哭,擦了脂粉的脸上流满了一道道红色的(泪痕)妆,这里指脸上的脂粉阑干,纵横错乱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