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28: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28:09
智慧:指人在知识、经验、思维能力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是一种高级的认知能力,表现为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判断和决策能力。
智慧一词源于古汉语,最早见于《尚书》等古代文献。在历史演变中,智慧的含义逐渐丰富,从最初的“明智”发展到涵盖知识、判断、决策等多方面的高级认知能力。
在**文化中,智慧常与儒家思想中的“仁智勇”相结合,强调智慧在道德行为中的重要性。在西方文化中,智慧与哲学的追求紧密相关,如苏格拉底式的智慧追求。
智慧一词给人以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智者、导师的形象,以及对生活深层次的理解和洞察。
在个人经历中,智慧常常体现在面对挑战时的冷静分析和明智决策,如在职业规划中,智慧帮助我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诗歌: 智慧如星辰, 照亮夜行人的路。 思维的火花, 点燃知识的火炬。
视觉:联想到图书馆、大脑神经网络的图像,象征知识的积累和思维的活跃。 听觉:联想到深沉的哲思讨论声,或是智者讲述人生哲理的语调。
在英语中,wisdom 对应于智慧,但在使用上可能更侧重于经验积累后的深刻理解。在不同文化中,智慧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有所差异,但都强调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理解。
智慧是一个多维度的词汇,涵盖了知识、经验、思维等多个方面。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智慧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也指导我们在生活中做出明智的选择。通过对智慧的深入学,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1.
【智】
(会意兼形声。从日,从知,知亦声。“知”的后起字。本义:聪明,智力强) 同本义。
【引证】
《荀子》引《孟子》-然后智生于忧患。 、 《韩非子·说难》-甚智其子。 、 《墨子·公输》-不可谓智。 、 《三国志·诸葛亮传》-智术浅短。 、 清·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
【组词】
智赛隋何,机强陆贾、 智数
智慧,智谋。
【引证】
《法言·脩身》-智,烛也。 、 《韩非子·显学》-智,性也。 、 《淮南子·俶真》-智者,心之府也。 、 《管子》-四时能变谓之智。 、 贾谊《治安策》-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
【组词】
智着、 才智、 智刃
2.
【慧】
(形声。从心,彗声。本义:聪明,有才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慧,儇也。 、 《方言》三-知或谓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