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6:54: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54:58
“天地开辟”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描述宇宙或世界的初始形成,即天地从混沌状态中分离出来,形成有序的空间结构。这个概念在**古代神话和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通常与宇宙的起源和秩序的建立相关联。
在文学中,“天地开辟”常用于描述宏大的场景或历史**的开端,如史诗或神话故事。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个重大变革或新事物的诞生。在专业领域,如天文学或宇宙学,这个词汇可能涉及更具体的科学理论,如大爆炸理论。
“天地开辟”这个词汇源自**古代的宇宙观和神话传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逐渐丰富,不仅限于字面上的宇宙形成,还扩展到比喻性的新事物的诞生或重大变革的发生。
在**文化中,“天地开辟”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紧密相关,这个神话体现了古人对宇宙起源的想象和探索。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常被用来象征新的开始或重大变革。
这个词汇给人以宏大、庄严和神秘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宇宙的无限和人类对未知的探索,激发人们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刻思考。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关于宇宙起源的讲座中听到“天地开辟”这个词汇,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科学和神话之间的联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天地开辟的那一刻,星辰闪烁,万物苏醒。”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宇宙星云的画面,配以宏伟的交响乐,增强“天地开辟”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Creation”(创世),在**和神话中描述上帝创造世界的过程。
“天地开辟”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描述宇宙起源的词汇,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想象。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
自~以来,赖有圣人,原治而不原乱者,天地之心;有治而不能无乱者,天地之数。
1.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2.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
3.
【开】
(会意。小篆字形,两边是两扇门,中间一横是门闩,下面是一双手,表示两手打开门闩之意。本义:开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開,张也。 、 《老子》十章-天门开阖。 、 《老子》-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 《易·系辞上》-开物成务。 、 《乐府诗集·木兰诗》-开我东阁门。 、 《资治通鉴·唐记》-遂开门纳众。 、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 、 《广东军务记》-午后又开西门归德门。
【组词】
开城、 开门钱
4.
【辟】
(形声。从门,辟声。本义:打开,开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辟,开也。 、 《虞书》-辟四门。 、 《易·系辞传》-辟户为之乾。 、 《聊斋志异·促织》-唇吻翕辟。 、 唐·李朝威《柳毅传》-语毕而宫门辟。
【组词】
辟阖、 辟翕、 辟门、 辟面、 辟道、